借鏡日本智慧長照 解決高齡照護人力問題

高齡社會來臨、總勞動力人口比重逐漸下滑,需照護者人數卻節節攀升,造成全球照護人力不足。以日本為例,日本是全球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照護人力不足的議題也首當其衝,有鑑於此,日本積極運用科技導入照護場域,一來改變照護場域的工作樣態、吸引人才投入,二來希望透過科技導入,能夠達到降低人力比的目標。若以日本的政策及經驗為標竿,借鏡其智慧長照的發展現況,供產業界作為研發製造與行銷策略參考。

高齡社會來臨、總勞動力人口比重逐漸下滑,造成全球照護人力不足。日本透過科技導入照護場域,改變照護場域,達到降低人力比的目標。 (圖/123RF)

日本透過政策鼓勵智慧長照產業發展

依據日本內閣府的資料顯示,日本人口高齡化急遽發展,至2025年,75%以上人口將超過2,000萬人,於介護保險制度中認定為「要支援/要介護」的人口,將由現在約650萬人、成長至800萬人以上,照護人力需求也將持續攀升。進一步估算照護人力供給可知,日本照護人力目前約近180萬人,估算2025年照護人力需求將達253萬人,其中照護人力需增加70萬人,以可供給215萬人計算,約缺少38萬人。在勞動力逐年下降的情況下,未來如何補足照護人力,將是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

因此,在感測器、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日本因應照護需求攀升,透過政策修訂來鼓勵企業投入發展、機構加速採用。日本厚生勞動省與經濟產業省針對「機器人技術應用於照護領域的重點分類」中,訂定出「搬移支援」、「行動支援」、「排泄支援」、「照護溝通」、「入浴支援」、「照護業務支援」等六大領域共13個項目,來開發與導入科技,同時於2017年10月改訂,新增數據應用及AI相關項目,活用資通訊技術來即時介入照護管理,以提升照護效率與降低風險。

日本政府更在2018年進一步修正介護保險的照護報酬改訂,將照護人才的具體措施中,納入增加活用照護機器人及ICT等,也要減少現場製作文書的勞力,並已經將照護施設內巡守機器、系統夜間巡守的器材系統,均納入評估範圍。

瞭解高齡者關鍵需求 運用感測器掌握即時狀況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照護人力充分不足,湧現龐大健康照護需求,企業也積極爭取潛在商機。例如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積極朝向往長期照護領域發展,Konica Minolta發展與長照系統連結的智慧型手機,來監測機構住民的狀況,其中,Care Support Solution是以行動檢測感測器搭配智慧型手機,改變照護業務流程的解決方案,該公司也運用其擅長的光學技術,結合近紅外線與微波,即使在深夜的室內環境,也能明確檢測與記錄感測器內容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為能守護房間內各個角落,而不將感測器設置在床邊而是掛在天花板,並運用獨家影像處理及訊號處理技術,監測長輩的動靜,如此一來,可達到過去的緊急求助鈴、床墊感測器及照護記錄系統所無法實現的效果,提升設施整體的照護業務效率,讓長照人員可運用多出來的時間與精力,提供品質更好的照護服務。

Konica Minolta發展與長照系統連結的智慧型手機,來監測機構住民的狀況;圖為企業Logo。(圖/123RF)

此外,Z-Works則觀察到有些高齡者易摔落到地上,既有方法是以裝設地墊為主,在高齡者跌落後才會通知照護人員,Z-Works提出的創新解決方案為設置床邊監測系統,可在高齡族群腳伸出床邊時,馬上預報通知相關人員處理,有些高齡者夜間上廁所頻率較高,因此會設計可依個別狀況設置並延長警示時間,以避免誤報。

臺灣應發展符合當地情境的解決方案

目前臺灣長照機構所使用的感測系統,仍多以監測睡眠或下床等資訊為主,隨著照護場域實際照護需求的期待,廠商未來能夠增加生理參數,包含心律、體動、呼吸與人體反應等,並可進一步運用各種數據,運算分析出褥瘡、肺炎、腦梗塞、心肌梗塞等疑似或疾病進程資訊,落實透過報表分析,來瞭解身體狀況的目標。

觀察臺灣廠商彈性發展各式解決方案,以往較易落入技術本位的思維,但近年來,隨著相關營運模式與服務模式的推動與輔導,廠商已開始瞭解如何透過與第一線的互動與釐清需求,發展符合當地情境的解決方案。建議廠商未來可透過實地測試技術或解決方案導入場域,進行情境與效益驗證,深入瞭解待解的痛點與需求、再透過比較解決方案前後效益,將有利於臺灣方案的整體輸出契機。

 

(本文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張慈映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