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 建構長照生態系

2020年我國人口首度出現負成長,少子化現象加速人口老化,國發會日前發布人口推估報告,我國將在2025年提早邁入超高齡社會。當代醫療水準不斷精進,促使壽命延長,高齡者活得老,卻不見得活得有品質。2018年臺灣民眾在生命臨終前,困於疾患無法自理生活,甚至臥病在床的平均年數約八點五年,歐、美、日等國的不健康存活年數平均也在八年以上,顯示「晚年帶病」或「帶病長壽」是各國普遍存在的現象。

以科技賦能高齡者,使其維持一定能力,也能發揮興趣與專長,強化自信心,活得更健康、自主、有尊嚴,同時紓緩照護者的負擔,以及減輕整體社會對長期照護的壓力。(圖/123RF)

過去幾年,對於長期護的觀念往往侷限在長照機構,及患有疾病且需要被照顧的高齡者。近幾年,結合「成功老化」老年學概念的長照觀念興起,以降低疾病罹患率、失能發生率,並維持高認知度與身體功能、主動參與社會為目標,希望藉此延長高齡者的健康平均餘命。長期照護的範圍,更從機構向社區延伸,以長照資源,讓高齡者維持健康、保有社交能力。

老化是無可避免的人生旅程,但是科技有機會讓長者成功老化,當中的關鍵是「老有所用」,也就是以科技賦能高齡者,使其維持一定能力,也能發揮興趣與專長,強化自信心,活得更健康、自主、有尊嚴,同時紓緩照護者的負擔,以及減輕整體社會對長期照護的壓力。目前荷蘭、美國、日本等國家皆運用科技協助高齡者成功老化、補足照護資源、提高照護效率。這也是我國發展智慧長照科技,首要側重的方向。

成功老化要透過日常生活來維持健康、預防疾病,其涉及層面廣泛,必須運用跨領域科技,發展有效的「預防性照護」解決方案。工研院已在「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開展一系列跨領域健康照護科技,包括「行動樂活」延長高齡者臨終前健康生活的時間,整合科技與人工智慧開發「照護輔助決策系統」與「長照智能系統」,過程中亦借鏡歐、美、日發展經驗,覺察長照科技應以人為本,以支援者角度減輕照護人員負擔、以輔助者角色協助高齡者自立生活。

在此概念下,工研院已結合資通訊、生醫、電光、巨資、材化等跨領域單位,打造「銀髮聚寶盆」智慧照護驗證試驗場域,並與全臺最大的長照機構合作瞭解照顧第一線真實需求,開發成功老化、以人為本的科技解決方案。

舉例來說,透過科技偵測長者老化症狀,並積極提供解方,使其回到健康狀態。同時,為建構臺灣智慧長照生態系,結合保險業、營建業、長照業、金融業、資通訊業等廿三家業者跨業合作成立智慧長照大聯盟,領頭推動臺灣智慧長照產業之發展,協助政府健全臺灣的長照體系,希望未來達到將智慧長照整體經驗輸出國外的目標。

全球老化速度愈來愈快,長照產業科技的發展不僅僅是著眼於銀髮商機,更重要的是,人生自古誰無老?更是為你、我,以及下一代超前部署,建構更美好的老後生活。

 

(本文由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