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女力崛起】蔡雅惠:從生活中找創意

和多數對女孩的刻板印象不同,蔡雅惠從小就「與理科墜入情網」。從學生時代開始,投入科技領域超過30年,一說起科技就有滿滿熱情。她是同事眼中的發明家,善用創意和細膩的觀察力,將生活周遭的平凡事物和新創研發連結,激盪出許多讓人驚艷的點子。

建議一定要有經濟自主的能力,如果對理工科有興趣,就很適合投入科技研發,因為女性特質會讓妳有更大的發揮。

26歲研究所畢業,隨即進入工研院,主攻機器視覺和AI,22年來共拿下50多個獎項,包含重量級的國家發明創作獎和匹茲堡、紐倫堡、日內瓦三大發明獎,「以前單位主管介紹我時,都說我是『女發明王』或『機械所的眼睛』。」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經理蔡雅惠笑著說。

自言對文科背誦不太在行,蔡雅惠從小就對理科有興趣。小學五、六年級時,老師出了國三程度的數學題目,班上同學幾乎都不及格,很多人掛零,她卻破天荒拿下8、90分,「因為不喜歡死背公式,我用理解的方式,反而更上手。」

享受讓機器「動起來」的快感

從專科念電機系開始,蔡雅惠就很享受透過程式或電路,讓東西「動起來」的成就感。大學就讀工業工程系,也是主攻自動化。有次做機器人專題時,老師出了考題,要讓機器人抓筆畫圓圈,她嘗試修改很多次程式,卻怎樣都畫不圓,「那時我就想,如果讓機器人有眼睛,不就可以更聰明嗎?」研究所時她便主修機器視覺,儘管在20多年前,機器視覺還是非常冷門的項目,當時全臺灣只有不到5位教授研究此領域,她還是非常有興趣去研究。

相比許多人投入職場的徬徨,蔡雅惠早就鎖定工研院,在畢業前主動應試,並順利錄取。做事總有計畫的她,年輕時就想得長遠,「我想要一輩子工作,但那時女生跟男生較大的不同是,多少還是要兼顧家庭。」比起業界常要求24小時待命,工研院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更適合她的人生規劃,「一待就是22年。」

每天找3件新鮮事成就研發靈感

能拿下發明王稱號,她認為「創意」是關鍵。「如果每天你都能在生活中發現3件新的事物,就算是有創意潛質的人,因為就連每日習以為常的生活中都還能發現新事物,代表你每天都有在觀察及思考,不斷維持求知欲跟好奇心。」

有次團隊正苦惱如何對光滑高反光的車燈殼進行表面瑕疵檢測,用人工檢查太沒效率且傷眼,用自動光學檢測又會因一堆反光而導致誤判率高。蔡雅惠從一次聚餐中,看到正要吃麵的同事,眼鏡瞬間起霧的畫面找到靈感,透過人工控制暫時霧化的方式,瑕疵反而無所遁形,這項「暫態表面改質之品質檢測技術」,更入圍了2020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蔡雅惠帶領過的掃地機器人計畫,更曾幫助臺灣清潔機器人大廠打贏一場漂亮的專利戰。2017年,臺灣廠商被市值大上25倍的清潔機器人世界龍頭大廠控告侵權,這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專利戰爭,所有同業都覺得勝算渺茫。工研院投入掃地機器人已久,手握上百項專利,在跨部門、跨領域齊心合作下,主動以多項專利作臺灣廠商的後盾,運用反訴策略,逼使世界龍頭大廠和解。其中一項具掃地與吸塵功能的專利,正是由蔡雅惠所主持計畫的研發成果,而這項專利也拿到了國家發明創作獎。

科技研發不只拿獎的榮耀,有時還能化為助人的利器。她還記得13年前,工研院同仁意外遭遇死亡車禍,肇事者卻逃逸,為了抓到兇手,蔡雅惠和同事運用模糊車牌辨識技術,在半天內成功辨識監視畫面上的模糊車牌,順利逮捕嫌犯,最後更捐贈1,000多套車牌辨識軟體給警政署,為社會公益盡一份心力。

一直以來,蔡雅惠都在男性占多數的世界打滾,剛進工研院時是在半導體組工作,整個部門只有她一位女生,但她從未感受來自性別的差別待遇,「半導體設備的配電空間有限,查電路時只有我的身材能爬得進去,所以我總是被大家推進去的那個,去完成男性們難以完成的任務,這也是身材嬌小女性的另一種優勢吧!」她笑著說。

她鼓勵對科技有興趣的女性投入新創研發,「比起男生,女生更善於溝通、也更細心,這些特質都很加分,」像是以前研發意見分歧時,男生常拍桌吵架,但女生就能發揮溝通力,緩和火爆場面,讓團隊氣氛更融洽。

女兒在她影響下,小學就會寫程式,現在剛上大一,也跟著媽媽的腳步成為「電機女孩」,蔡雅惠回憶,「以前加班時會帶女兒來實驗室,她就真的睡在機器人旁邊,耳濡目染下也愛上了理工科!」從蔡雅惠身上,不僅看到了女性徜徉在科技世界裡的自信與熱情,更看到了傳承新創研發的光芒。

 

(本文由工業技術與資訊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