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人類抵禦病菌入侵,會注意飲食作息、補充保健食品或接種疫苗來增加免疫力。城市在面對氣候變遷、基礎設施老化、人口老齡化甚至環境惡化等考驗,也需提高「免疫力」。
COVID-19疫情影響下,義大利米蘭經濟活動停擺,卻迎來了久違的藍天;同時為避免人群聚集而減少大眾運輸班次,鼓勵民眾騎單車通勤。目前米蘭仍持續增建自行車道,希望市民延續良好習慣、對抗空氣污染,便是城市遭逢衝擊養出韌性的案例。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定義,「韌性城市」能吸收衝擊、進而回復。為了解國際間城市面對衝擊的韌性工作,工研院研究團隊鎖定紐約、倫敦、巴黎、多倫多、京都及富山這6座城市,發現雖然城市大不同,但在擬定韌性政策時,都會完整涵蓋9個不同領域的價值:醫療環境、市民向心力、都市平權、公民參與、城市交通、經濟發展、基礎建設、氣候、城市安全。這樣的情況也呼應了韌性城市的基本意義:城市需要因應的變動並不侷限於急性的天災,也包含高齡化、犯罪率上升、貧富差距擴大等慢性變動。
研究發現,在「優化醫療環境」價值上,城市致力建立可負擔的健康與醫療環境。例如:因人口高齡化,日本富山發展市中心休閒運動課程、心理諮商輔導與急救課程;紐約則推行電子病歷、電子化健康照護服務。
在「提升都市向心力」價值上,城市跟各方利害關係人共同建構幸福城市,例如:巴黎建立平台以媒合土地擁有者及對土地利用有想法的人,減少都市閒置空地;多倫多挑選較弱勢區域,和地方團體協力,商議區域型的韌性策略。
「促進都市平權」價值可適用在各種面向的措施,把餅做大。例如:京都鼓勵男性從事家務勞動和育兒,同時為想重返職場的母親提供協助;多倫多針對出租大樓提供韌性修繕技術與補助,藉此提升居住平權。
針對「增加公民參與」價值,多倫多增加市政管理辦公室支援公民參與的能力與經驗知識;京都則是透過志願消防隊網絡徵召市民參與都市活動。
而在「提高城市移動性」價值上,紐約整合運輸模式,執行老人交通安全研究;巴黎則納入公私部門等都市利益關係人,針對市區運輸進行分析,制定改善運輸的策略白皮書。
在「促進經濟發展」價值上,京都為新創企業和中小型本地製造企業提供研發協助;紐約成立NYC Blockchain Center,提供辦公場址、教育訓練與企業支援服務,以吸引投資。關注「都市基礎建設」價值時,多倫多強化洪水基礎設施與補強民宅的地下室,並導入新的智慧監測系統;倫敦透過各項水數據監測與分析,進行基礎建設規劃。
在「氣候變遷」價值上,城市在建構城市願景捲動公民參與解方設計以外,多倫多強化水韌性治理應用防洪地圖資訊,巴黎則推動區域能源管理示範社區。
在「強化城市安全」價值面,城市內部安全和外部安全一樣重要,倫敦、巴黎響應與參與國際城市防恐網絡;紐約以教育訓練與推廣網路安全。
研究發現,不論城市面臨何種問題,管理者除了慣行回應單一衝擊與壓力外,需要納入「措施-價值-壓力與衝擊」的系統性思維,全面提升城市韌性、才能快速回復。另外,城市韌性與智慧倡議相關技術重疊,如資料探勘、節能減碳技術、智慧服務等,可由多重效益切入,也可從韌性價值回推技術缺口,找出經濟發展空間。
強化面對衝擊的因應能力是每座城市必備的能力,台灣地狹人稠,面臨氣候變異、能源缺乏、颱風地震等災害威脅,更該提升城市體質。導入國際典範提供政策說帖、做政策倡議,融會貫通出適合我國方案,更能應用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量能,從需求回推技術,找尋商機及市場藍海。
(本文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經理劉家妙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