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智匯,永續未來 工研院五位新科院士授證

2050淨零排放不僅是產業競爭力關鍵,更攸關人類生存。工研院於11月11日舉辦院士授證典禮,5位新科院士分別在創新創業、產業升級、淨零永續、循環經濟、傳產創新等領域做出重大貢獻,並將在永續議題上,持續追求技術與思維創新,驅動企業乃至影響整個產業,邁向淨零世代。

工研院舉辦「第十一屆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總統蔡英文親自為院士授證。圖左起為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台達董事長海英俊、中磊電子榮譽董事長王伯元、總統府資政林信義、總統蔡英文、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總統府國策顧問何美玥、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長興材料資深顧問蕭慈飛、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工研院院長劉文雄。

氣候變遷的挑戰迫在眉睫,需要匯聚眾人智慧、創新突圍。工研院日前舉辦「第十一屆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今年5位新科院士,分別是中磊電子榮譽董事長王伯元、長興材料董事暨資深顧問蕭慈飛、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總統蔡英文也親自到場為新任院士授證。

蔡英文在致詞時,肯定工研院在創新科研的成果。她表示,科技實力是臺灣在世界站穩腳步的根基,在政府「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發展上,可看見工研院不遺餘力攜手產業打入全球供應鏈,拓展國際商機的成果。

在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上,政府已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策略」,感謝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擔任諮詢顧問,並帶領團隊完成多項任務,包括協助業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擘畫「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同時更投入創新能量,研發超過百項減碳技術,讓減碳變成一門好生意。期盼透過政府、工研院與產業攜手合作,讓臺灣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迎向下一階段的變局和挑戰。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也表示,在通往淨零的路上,科技研發絕對是重要助力。這次也將藉由院士授證機會,邀集歷屆院士舉辦院士會議,盼能借重院士的智慧與經驗,共商淨零大計,為人類的未來而努力。

智匯創新 助產業轉型

今年5位院士在技術創新及產業化上都有卓越成就。王伯元在1990年成立怡和創投,30多年來投資超過260家公司並協助上市,更是臺灣第一家成功到海外募資的創投公司,因而被外界稱為「創投大老」。對此王伯元展現幽默性格,稱「自己沒有大,只有老」。面對未來,他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強調自己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盼有生之年持續為臺灣科技產業貢獻。

蕭慈飛一路伴隨長興材料成長轉型,為臺灣資訊電子製造提供就地供貨的優勢,近年更以志工身分積極協助國營企業轉型加值。他表示,提升臺灣產業價值的關鍵在「技術」與「人才」,期許工研院能扮演國家各部會研究法人間系統技術的整合協調者。他也建議國家可聚焦發展「水下科技」、「生物科技」等產業,將是我國身為海洋國家最大機會,也能為農業產業升值,避免糧食危機海英俊帶領台達成為能源管理與節能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從2010年到2021年,台達已幫助客戶省下高達359億度的電。海英俊指出,工研院支持臺灣製造業轉型,更有全臺最完整的碳足跡資料庫、碳管理平台,還成立電網學校及電網人才發展聯盟,台達有幸參與其中,為臺灣提升電力韌性盡一份心力。

李謀偉23年來帶領李長榮集團獲利成長20倍,並成功替臺灣化學產業協會爭取成為國際化學協會理事會(ICCA)的永久觀察員,讓臺灣化學產業接軌國際組織。李謀偉對氣候變遷的急迫也深有所感,早在10多年前,李長榮化工就開始思考綠色轉型,開發出全球首創的電子級異丙醇(EIPA)雙循環回收系統,讓半導體製程的廢異丙醇回收再利用,廢水也能變成工業用水,邁向綠色永續。

尹衍樑領導的潤泰集團,是傳產轉型多角化的典範,他更秉持飲水思源的精神,資產增加、回饋社會也越多,多次榮獲富比士評為「亞洲慈善英雄」。尹衍樑表示,他最大的興趣及努力目標,就是把屬於傳統產業的營建業高科技化,工研院院士是榮耀也是一份責任,未來將持續朝向永續發展,促進人類福祉。

五大領域 展示減碳亮點技術

此外在院士授證典禮現場,工研院也規劃「創新智匯 永續未來」特展,從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環境永續、創新服務等五大領域,展出工研院多項淨零永續的創新技術與服務。

總統在參觀「創新智匯,永續未來」特展時,對於工研院技術產業化的推動成果表示肯定。她非常關心工研院在氫能及永續環境科技的相關應用;例如她對「載具用儲氫氣瓶」重量比傳統鋼瓶少了六成,印象深刻,她當場拿起儲氫瓶,直呼「真的很輕!」對於集合多種分散式能源,可協助供電穩定的「多元能源之虛擬電廠驗證平台」,總統也頻頻點頭。至於「低碳無毒之微生物靛藍染料」技術,總統仔細端詳微生物發酵的靛藍染料,以及循環再製的背包,稱讚質地很好,肯定回收再利用的價值,以及工研院協助紡織業淨零轉型的貢獻。

(本文由工業技術與資訊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