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竹變綠金 再生利用成園藝文青莿竹板

在都市的咖啡廳和美術館廊道裡,我們經常能見到牆上有一獨特的裝飾植物——鹿角蕨。它因其葉片形狀酷似鹿角而得名,這迷人的植物不僅形態獨特,還因其稀有性和觀賞價值在市場上備受關注,仿佛是壁掛在牆上的藝術品!不過,小編還發現,在牆上支撐鹿角蕨的背板也有著大大的學問。工研院利用廢棄的莿竹,開發出文青風的負碳板材,不僅提升了鹿角蕨的種植效果,還對環境減碳循環做出貢獻。今天,小編將帶大家探索鹿角蕨的世界,並深入了解這項創新材料是如何製作的。讓我們一起見證科技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吧!

療癒系文青植物-鹿角蕨

近期很夯的療癒系文青植物-鹿角蕨,它的形態各異,色澤美麗,簡直像是大自然的藝術品。但由於鹿角蕨的根系較弱,因此最佳的方式是將其固定在板子上,這樣能夠模擬其在自然環境中附生在樹幹上的生長方式。傳統上,通常是使用筆筒樹莖部加工製成的蛇木板為固定板材,因其具有優良的透氣性和吸濕性,對鹿角蕨的生長非常有利。然而,隨著筆筒樹被國際列為瀕臨絕種植物,生產成本大為提高,進出口還須檢附證明,因此國內進口已大為減少,以蛇木作為材料的比例也逐年降低。

鹿角蕨是近年來頗受歡迎的植栽,由於特殊的造型,讓鹿角蕨成為了空間裝飾的新寵。(圖/工研院)

廢竹變綠金 莿竹板是明星級的法寶

工研院深耕竹循環材料技術,並協助振興竹產業多年。這次結合業者開發了新型材料—莿竹板!莿竹板是由莿竹製成的,而俗稱莿竹的刺竹,是一種常見於臺灣南部海拔500公尺以下山區與泥岩地區,生長快速且繁殖力強的多年生禾本科蓬萊竹常綠植物,非常適合用來替代蛇木板。最重要的是,莿竹板所應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夠保持適宜的濕度,且相較市售的天然實木介質板,穩定性、物理強度、防蟲性和防霉性更高,對鹿角蕨的生長非常有利。

臺灣常見的莿竹林,與林木相比,在同樣時間內,由於生長快速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擁有很高的固碳潛力!(圖/工研院)

為了更深入了解莿竹板的特性,我們特地地前往刺竹林,並在工研院中分院李士畦副執行長的帶領下深刻的理解了竹材料的特性,還親身體驗了現地初級加工與莿竹板的鹿角蕨上板過程。

工研院團隊為疏伐後的竹子建立了標準製作流程。在初級處理的過程中,現地取材的巨大竹子被分解成3至5公厘的細竹屑,回送工廠後再經由特殊模具加工,開發成園藝可大量使用的「莿竹板」創新產品。

竹林現地取材,經過層層破碎,將巨大竹子分解成3至5公厘的細竹屑。(圖/工研院)

工研院中分院李士畦副執行長表示:莿竹是具有經濟生產規模的可再生性資源,也是絕佳的低碳材料。因為竹林對比一般人造林動則要10到20年才能成木的緩慢成長,有著約4-5年就即可成材的快速生長能力。老竹林伐採更新為新竹林的過程,還能創造優良的林相,並同時提供土壤更多更快的固碳潛力。除了促成碳匯潛力,好的林相還兼具觀光潛力並降低森林火災的風險。

根據統計,每甲地的莿竹林,年固碳量在50噸以上,竹子在5年後會逐步老化,固碳能力也會逐年下降。伐採後種植的新竹,再利用其生長快速、繁殖力強、生育期短、更新容易等特性,成了循環減碳的最佳代言人,也真正體現了推動永續環境與發展農村經濟力不衝突的意義!

工研院與廠商共同開發的莿竹板,在穩定性、物理強度、防蟲性和防霉性上有極佳的表現,加上特殊的凹凸點設計,也提供了更好的保水力。(圖/工研院)

復興竹業一兼二顧 園藝植栽美化、永續環境

這次的鹿角蕨之旅,讓我深刻體會到科技與自然的完美結合。透過創新的材料科技,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種植和欣賞鹿角蕨,還能為減碳循環盡一份力。目前工研院已和鹿角蕨廠商合作打造上板植栽,未來將進行材料的碳足跡認證,使得台灣盛產的竹材,能夠華麗轉身成為外銷的生物質綠色循環材料,期待未來有更多像莿竹板這樣的創新科技出現,讓我們繼續愛護地球,共同為環境永續貢獻力量!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