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蘭 誠懇用心做足準備 拚出全球第三晶圓廠

在再生能源及半導體領域打滾超過20年的「晶圓女王」徐秀蘭,身兼中美矽晶和環球晶圓兩家公司的董事長暨執行長,在她明快的併購策略和對產業的洞見下,中美矽晶從材料提供者華麗轉身成為再生能源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者(green energy total-solution provider),環球晶圓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晶圓廠。面對地緣政治、疫情、戰爭、氣候變遷等危機紛擾,她再度開啟新的「全球在地化」策略,帶領公司走出新局。

2020年中德分公司擴建磊晶廠房動土典禮。(圖/工業技術與資訊)

一頭學生式的齊耳短髮,臉上脂粉未施,上班身穿公司制服,這是徐秀蘭數十年如一日的形象。她不在意任何打扮,所有心力全投注在工作上,一天工作19小時,用強大的專注力和執行力,不斷帶領公司攀上高峰。

2023年,中美矽晶、環球晶圓不僅營收與獲利皆創新高,徐秀蘭也為自己贏得素有「企業家奧林匹克」之稱的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成了該獎開辦23年以來,臺灣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企業家。

4次併購 讓環球晶圓「轉大人」

徐秀蘭和半導體產業的緣分,要從中美矽晶說起。她從美國伊利諾大學取得電腦科學碩士後便回臺投入電子產業,因任職的公司和中美矽晶有業務往來,有次會議無預期見到中美矽晶當時的董事長孫伶伶和大股東孫鐵漢,兩人非常欣賞她的工作能力,邀請她加入中美矽晶。1998年,徐秀蘭出任中美矽晶業務協理,那一年她37歲。

雖然徐秀蘭謙稱不知為何有幸獲得兩人賞識,但這一切歸功於她總是「Well Prepared」。她認為,在什麼時間碰到什麼人,全都不可預期,如同那次會議,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隨時把自己準備好,無論見什麼人,都要做好超過一倍的準備,就有機會讓別人看到你。」

原先中美矽晶有太陽能和半導體兩大事業體,2011年,中美矽晶決定將半導體獨立分割,成立環球晶圓,由徐秀蘭擔任董事長。一直以來,環球晶圓都以「併購」作為快速成長的途徑,徐秀蘭認為,半導體的規模很重要,如果太小不利發展,「併購正是一條『捷徑』,讓公司在一夕之間獲得技術、產能和人才。」

環球晶圓先後歷經4次重大併購,從2008年還未自中美矽晶獨立分割時,買下美國德州GlobiTech Incorporated;2012年又併購日本Covalent Materials Corporation旗下半導體晶圓事業部,讓環球晶圓躍升全球第六大半導體晶圓廠。

2016年,再度收購丹麥Topsil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S半導體事業群,以及美國半導體晶圓製造商SunEdison Semiconductor Limited,這讓才剛滿5歲的環球晶圓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晶圓廠,「併購是環球晶圓『轉大人』很重要的過程。」徐秀蘭歸納。

重用原有團隊 打下整合成功關鍵

「4勝0敗」的紀錄,不僅成功率百分百,更都是「以小吃大」,成為國內企業併購的教科書。談到併購秘訣,徐秀蘭有兩大原則,第一不做陌生併購,「仗沒打之前,你要先算清楚這仗打不打得贏。」環球晶圓對所有併購標的全都做足功課,知根知底,精準判斷出手時機和轉虧為盈策略;第二不做惡意併購,「如果對方和我們想法不一致,我們就不會買。」

但併購只是開始,後續的「整合」才是關鍵。徐秀蘭常把這幾句話掛在嘴邊,「成功的併購,有可能是失敗;失敗的併購,有可能是成功。」這意思是說,雖然成功買下一個公司,但如果後續的團隊整合沒有做好,還是有可能失敗;而一個失敗的併購案,也有可能在別的地方,找到成功機會。

徐秀蘭整合成功的關鍵,就是直接讓原有團隊負責管理。目前環球晶圓在全球9個國家,共有18個營運生產據點,不管在哪一國,環球晶圓皆無自臺灣派駐主管至當地,就連現在的集團總經理,也由美國的GlobiTech總經理擔任,這是極大的信任,也是極大的尊重,「沒有人想當Loser!不是被我們買下,就是戰敗的將軍。他們本來就是非常好的團隊,每個人覺得被尊重之後,那個能量是很大的。」

為了讓整合順利,徐秀蘭更是下了不少工夫。併購日本公司時,從簽約那一刻起她便苦學日文,8個月後入主公司時,已能和日本團隊溝通,「心對心的溝通很重要!哪怕文法不完美,他們心裡也會有所感動。」

首次併購失敗 啟動千億建廠計畫

但徐秀蘭不是沒有遇過危機。2008年,公司才剛花大錢買下GlobiTech,不到半年就發生金融海嘯,訂單隨即凍結,景氣復甦遙遙無期。她和德州團隊達成共識,不管是臺灣或美國,都要盡一切可能降低成本,度過寒冬,就連廁所擦手紙都省到「只用半張」。

2019年韓國子公司新廠開幕。(圖/工業技術與資訊)

第二次危機來得更猛烈,2020年環球晶圓砸下新臺幣近1,300億元,打算收購全球第四大半導體晶圓廠德國世創,創臺灣科技業史上最大的海外併購金額,如果成功,環球晶圓將一舉從全球第三晉升到全球第一。

環球晶圓花費2年時間陸續拿到美國、中國等多國審批,不料卻在最後一關,被德國政府否決。她還記得,收到消息的那天是大年初一早上7點,「說沒有挫折,是不可能的!但只能挫折幾天,就要趕快啟動Plan B。」

這次失敗,讓環球晶圓的成長路徑大轉彎,改以「自行擴產」為手段。徐秀蘭想得透徹,「我要的是成長,買公司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之一,既然此路不通,就走別條路。」

2022年,環球晶圓宣布啟動新臺幣1,000億元的全球擴產計畫,雖然自建廠房也有風險,但徐秀蘭認為,如今國際地緣政治升溫,每一個國家都把公司買賣看作重要議題,拉到至高的國安層級,「跨國併購的難度會愈來愈高!」也因此,至少在未來5年內,環球晶圓的成長重心都會放在自行擴產上。

提升企業韌性 布局全球在地化

另外兩個更不可逆的趨勢,則是新全球化和淨零碳排。這幾年世界發生太多不可預期之事,從疫情到戰爭,只要一個區域發生意外,就會引發斷鏈危機,大家突然意識到「韌性」的重要,加上淨零浪潮,徐秀蘭認為,「未來全球化還是存在,但卻是到全球的在地去生產,我稱為『全球在地化』。」

在全球主要半導體市場擴產,既能分散生產風險,確保營運韌性;服務當地客戶時,也能就近運輸,減少碳排,甚至部分新廠已規劃百分之百使用綠電,「當碳排有價的時候,這就變成我們額外的競爭優勢。」

2022年美國新廠破土典禮。(圖/工業技術與資訊)

她還記得剛加入中美矽晶時,要和國際一線公司合作非常困難,但如今Tier 1公司都對環球晶圓有極大信任,不僅簽長約,更願意預付貨款,「這不僅是『承諾』,更是『信任』,要贏得這麼多人的信任,是我20幾年在半導體產業最大的成就!」徐秀蘭自信而堅定地說。

徐秀蘭總是告訴自己,「全力以赴還不夠,要全心以赴!」她的成功,不僅是傾注心力,更重要的還有「熱情」,她期許年輕人,找到熱情,自然就會有亮眼表現,她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每當談及最愛的科技時,語氣總難掩興奮,「科技讓世界變得那麼不一樣,在每個不一樣裡,有一小部分是自己的貢獻!」她以行動告訴大家,只要朝著熱情勇往直前,就會找到心之所向。

(本文由工業技術與資訊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