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人才,邀你一起打造世界級智庫(下)

「在台灣,如果想到東南亞的研究、或是東南亞台商想到市場推廣,大概都會想到我們這個團隊。」非技術人出身,馬利豔從產業分析師加入工研院,從產業分析到海外推廣,20年奠定自己的品牌。

馬利豔從產業分析師加入工研院,從產業分析到海外推廣,20年奠定自己的品牌。

不侷限所學,累積跨域知識

大學主修財經,2004年,馬利豔加入工研院的起跑點是擔任IEK產業情報網產業分析師,當時她的研究範疇因應不同任務需求橫跨多元領域,後來隨著全球產業趨勢變化,她逐漸聚焦於光電、風電、系統應用等新科技、新能源研究,這是馬利豔奠基實力的關鍵時期,「只要遇到不懂,就想盡辦法去請教懂的人,再自己消化與建構出專業知識,」馬利豔指出。

早在擔任產業分析師期間,馬利豔便開始穿梭於政府、工研院與產業之間,為政府政策提供建言,也為企業海外布局導航,更為工研院與產業、政府、國際搭起了合作之橋,爾後因應政府從各面向大力提倡新南向政策,馬利豔也開始將目光看向新科技、新能源的新興應用之處-東南亞。

有了具體目標後,即使曾面臨組織變革、職務變動,為推展海外業務,並第一手掌握東南亞產業現況,馬利豔還是像裝了勁量電池般,動力十足地展開了馬不停蹄的東南亞拜會行程,舉凡當地政府單位、研究機構、在地企業、台商都是她接觸的對象,她笑說:「除了沒去汶萊,幾乎跑遍了東協10國。」

一步一腳印,慢慢建立人脈、知識,馬利豔不僅挖掘出東南亞新發展契機,也帶回了許多台商在當地動人的創業故事,並編撰成書刊。同時,透過親身走訪,馬利豔更與團隊共同建構出新南向電子產業地圖,當2019年中美發生貿易大戰,許多台商急於避開中國,欲在東南亞另尋找新生產基地時,這份電子產業地圖便發揮了重要的指引功能。

衛星辦公室、人才新模式

除了為產業發展指出方向,累積多年專業經驗後,馬利豔也開始思索這份累積可為工研院、為台灣人才帶來哪些更有力的幫助?於是2023年,她便催生出工研院泰國辦公室,2024年更以泰國為據點,成立東南亞辦公室。

這座工研院衛星辦公室功能強大,一方面是工研院拓展東南亞業務的前鋒部隊,也為台商提供技術開發與落地應用服務;另一方面,馬利豔鏈結起當地大學、研究機構與工研究的合作,共同開發技術、培育人才,「期望藉此創造更多彼此交流互惠的機會,」馬利豔充滿信心指出。

經驗就會漸漸變成專業的一部份,如同馬利豔總是勇敢地去敲每一扇陌生的門。

掌握四關鍵、實戰中厚植實力、成為職場A咖

細數20年來的工作點滴,馬利豔很感謝自己當初選擇進入工研院,「因為這是一個你肯努力,就一定會被看見的地方,」馬利豔以自身為例指出,她並非技術人才出身,卻一樣能靠著工研院的栽培建立出獨特的專業地位,最後,她也整理了她在工研院的體會,及當初主管對自己的提點給工研院年輕夥伴:

  1. 找出自我定位:找出自己的獨特專長,並持續累積經驗,以建立聲譽,包括專業技術、知識研究、產業分析、個人特質、工作風格等。
  2. 創造個人價值:透過不斷投入,在某領域中擁有獨特技能、知識或經驗,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3. 成為資源吸盤:當你在某領域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時,機會、支持、合作夥伴等資源,就會主動找上門。
  4. 拓展影響力:按部就班工作同時,也要具備戰略性思考,並努力將在工研院所學內化成自身專業能量,及養成獨特洞察力,以成為產業發展導航。

「無論是誰、來自哪裡,在工研院都可以找到人生新方向,開創職涯多重宇宙。」

一手催生的衛星辦公室步上軌道,馬利豔如鷹展翅。她非常鼓勵想走上國際舞台的人,不管任何人事地都要多接觸,更不要害怕面對問題,碰到難關就設法解決,經驗就會漸漸變成專業的一部份,如同她總是勇敢地去敲每一扇陌生的門,因而讓她成為工研院、台灣產業南向發展的重要力量。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