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節能新戰略,從行為著手正成為實現淨零的新解方。工研院推動遠距辦公,主婦聯盟回收蔬果包材,台北101透過碳權實現跨年煙火碳中和,恆隆行讓「不完美商品」重獲新生,配客嘉則以循環包裝打造綠色供應鏈。這些創新不僅有效減碳,更開啟節能與永續兼具的產業商機,展現行為改變的巨大影響力。

節能不只靠技術升級,從行為出發,正是推動淨零轉型的關鍵起點。工研院副總暨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以「企業轉型動起來」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引用國際能源署(IEA)研究指出,不需依賴大量資本與技術投入,單純透過行為模式改變,全世界即有望在2030年前實現2.2吉噸(Gt)減碳,約等於臺灣年碳排放總量的8倍,顯示行為改變在淨零路徑中具有驚人潛力。
林昭憲將行為改變分為三種路徑,第一是「避免行為發生」,即從源頭減少需求或資源使用;第二為「行為模式轉換」,引導民眾從不永續的消費方式轉向永續選項;第三則是「行為效率提升」,在不改變原有行為的前提下,以技術手段優化效能。
工研院也以身作則改變行為,林昭憲舉例,2024年7月至10月期間,工研院10館每週三試行遠距辦公,減少辦公室、上下班交通的碳排量,即使增加同仁居家使用的碳排量,累計加減後,仍然減少5.7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較去年同期下降9.2%。
台灣主婦聯盟 從源頭減廢打造再生循環鏈
長年倡導環境友善生活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將減廢視為節能與創能的重要實踐。理事主席彭桂枝強調,「減廢從不是單一動作,而是一整套循環邏輯,在開發產品時,我們都會思考如何從源頭降低廢棄物,最終不得已產生廢棄物時,也會評估要如何回收再利用,將整體能耗降至最低。」
以生鮮蔬果為例,合作社全臺通路每日供應社員新鮮、無毒、產地透明的農產品。然而,包裝蔬果的OPP薄膜袋,一直是減廢與產品保鮮之間的兩難抉擇。裸賣雖環保,卻不適用所有產品,且有機與產銷履歷蔬果的法規明訂須避免產品交叉汙染,包裝因此成為必要步驟,一年下來平均使用約12噸蔬果膜袋。
為此,合作社推動薄膜袋回收再生機制,鼓勵消費者自主回收,平均一年可回收1.2噸蔬果膜袋。這些膜袋再經熔融、造粒等工序重回循環體系,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與資源浪費,也開啟「從消費者到使用者再到回收者」的永續路徑。

台北101 從城市地標躍升為淨零示範地標
台北101不僅是國際知名地標,更是全臺少數實現碳中和行動的建築典範。每逢歲末年終,台北101施放的跨年煙火是最令人引頸期盼的活動之一,台北101大樓租賃部協理林哲雄表示,為減緩煙火帶來的排碳量,除了以雷射燈光煙火搭配煙火之外,自2019年起也將地下停車場照明全面升級為LED燈具,成功取得2,718公噸碳權,為臺灣住商部門取得碳權的首例,進一步以碳權抵換施放跨年煙火的排碳量,達到碳中和的成效。
此外,台北101也積極建構水資源與廢棄物循環體系,林哲雄舉例,設置雨水回收系統蒐集雨水,打造水循環再利用系統,一年大約可節省5萬噸用水量;廢棄物分類高達32項,並引進瑞典的「垂直垃圾場投遞系統」,於建築內部打造快速回收紙類垃圾的溜滑梯。2022年更響應經濟部「綠色租賃方案」,由大樓統一採購綠電,預計2035年整棟大樓的綠電使用率將達40%。
台北101目前已三度獲得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與國際健康建築研究院(IWBI)頒發WELL白金級健康建築認證,為全球十大超高建築中唯一同時取得雙認證的建築。近年成立的永續顧問服務團隊也將這些經驗制度化,期能推廣至更多企業,打造城市永續新樣貌。

恆隆行 轉化「不完美」成永續價值
質感生活選品通路恆隆行以精緻生活為核心,代理超過28個國際品牌,涵蓋生活家電、健康美容、日用品與淨化等多元領域。雖非產品製造商,卻主動尋找自身在節能減碳上的切入點,成立循環經濟平台「restyle2050」。
恆隆行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長期發展處副總經理陳思樺表示,該平台專門處理有瑕疵、展示、退換貨的商品,經過內部專業整理後重新上架,並實施商品資訊透明分級,推動「不完美」驅動再循環價值,希望顛覆「新品等於好」的迷思,賦予商品第二次生命,也讓消費者以行動參與永續,「我們將原本有瑕疵的不完美,轉變成為完美的永續。」
恆隆行創新的商品再循環模式,不僅延長了商品壽命,也減少資源浪費。此外,恆隆行藉由與設計研究院及文化內容策進院等媒合團隊合作策展,並以創意社群溝通等積極行動,挑戰「全新」的主流價值觀念,讓功能正常,但有使用痕跡的商品,能夠擁有嶄新的生活場景,創造「不完美」的永續生活型態。
藉由創新的商品再循環模式,不僅延長商品壽命,也減少資源浪費。

配客嘉 打造全循環服務鏈 落實低碳物流
創立於2019年的配客嘉股份有限公司,一向致力於循環經濟創新應用,期解決一次性包材所帶來的龐大碳排問題,執行長葉德偉表示,配客嘉的核心服務在於提供取代傳統紙箱與塑膠包材的多元循環包裝方案,打造一套世界級的循環生態系統。
目前,配客嘉的循環包材已服務於電商、外送與科技產業,其包裝服務具備低碳化、智慧化、數據化特色,內建的RFID追蹤技術,讓每件包裹都具備碳足跡紀錄與可追蹤性,協助企業建構綠色供應鏈。平均每件包材可重複使用達50次,不僅碳排減量,亦可為企業節省約10%的包裝成本。
此外,配客嘉也與公益團體合作,將清洗與回收程序外包予弱勢單位,創造綠色就業,實踐環境與社會共好。葉德偉強調「配客嘉提供的不只是包裝,更是一套從生產、回收到數據追蹤的一站式服務。期待有一天,循環包裝將成為所有產業的標配,為全球減碳與企業轉型提供關鍵助力。」

(本文由工業技術與資訊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