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會看到"波比"嗎?」這是遊客造訪壽山動物園最常掛在嘴邊的問題。臺灣黑熊「波比」是動物園裡的明星動物!卻經常「神隱」在各個角落,悠哉享受牠的私人時光,讓許多粉絲只能望欄興嘆。
為了讓大小朋友不再錯過波比的萌樣,壽山動物園與工研院攜手合作,導入「AI智慧環境導覽系統」,這項技術透過AI即時辨識,結合AR透明螢幕互動,讓遊客即使沒看到本尊,也能全方位認識牠的生活習性、活動軌跡,還能體驗趣味問答互動。準備好一起揭開波比的神秘日常的嗎?跟著小編一起來探索這場結合AI追蹤與AR互動的科技冒險吧!

動物園也能有「科技導覽」 黑熊波比不再請假
黑熊作息穩定,但總喜歡窩在隱蔽角落或草叢裡,讓許多遊客找不到牠的蹤影。為了破解波比的「神隱術」,工研院研發團隊在場域中佈置了9支高角度攝影機,全天候不間斷地紀錄波比的活動,並透過AI辨識。
系統每0.2秒就完成一次判斷,即使波比藏進灌木叢或岩縫中,依然能被準確辨識。結合攝影機角度與地圖資訊,系統會即時計算出波比的位置,並在導覽螢幕上的「熊掌地圖」清楚標示,讓遊客可以一目瞭然,輕鬆追蹤牠的行蹤。
不只如此,研發團隊還用心標註超過2萬張黑熊動作影像,建構出包含「站立」、「泡澡」、「翻滾」等多種動作的資料庫。當波比展現這些動作時,螢幕就會跳出互動問答,例如「為什麼黑熊會站起來?」或「黑熊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不只「看見」,還能進一步「認識」牠。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經理林郁欣分享:「這套系統結合了AI辨識、即時定位、AR互動顯示與5G通訊,在不干擾動物生活的前提下,開創了結合觀察、教育與娛樂的全新體驗。」其中,設置在展示區的AR透明螢幕特別吸睛,基座設計成可愛的波比造型,可升降、旋轉,適應不同身高的遊客,不需任何穿戴裝置即可互動。當遊客靠近時,螢幕上的3D虛擬波比會「現身」打招呼,並模擬真實動作,打造出一場「AR沉浸式導覽秀」。

破解「森林中的訊號迷宮」 AI如何看見黑熊?
你或許無法想像,要讓AI「看懂」一隻全身黑黝黝、行動靈活的黑熊,有多麼困難。工研院電光系統所余昭銘博士笑說:「黑熊毛色深、動作快,還常常有陰影、肢體重疊,加上南臺灣強烈的陽光對比,AI辨識難度非常高。」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團隊不只一次又一次觀察波比的日常,更從影片中逐幀標註行為,累積超過萬張影像資料,最終讓AI能夠精準掌握波比的各種動作和肢體位置。
更特別的是,黑熊無法配戴定位器,也無法使用GPS,因此團隊透過多鏡頭影像重建與幾何校正技術,將原本可能高達數公尺的定位誤差縮小到45公分內。再加上中華電信協助布建的專屬5G網路,讓高解析度影像可以即時上傳、分析,實現零延遲的互動體驗。就算波比「不在場」,遊客仍可即時查看牠的最新位置,甚至重播牠翻滾、站立等可愛瞬間。

從觀察到照護 打造「會說話」的智慧動物園
「AI智慧環境導覽系統」不只是一個新奇的互動體驗,它更默默協助園方蒐集動物的活動與健康數據。例如,系統會紀錄波比每天的活動區域、停留時間與各種行為姿態,轉化成熱點圖或行為時間序列,作為飼育調整與健康管理的重要參考。如果偵測到活動異常,飼育人員也能更早發現、及時介入。
目前,工研院研發團隊也正積極將這項技術推展到白犀牛園區,重新收集樣本、優化AI模型,逐步實現「與動物對話」的願景,讓動物保育與教育更貼近人心,讓每一次動物園之旅,都成為一場充滿驚喜與溫度的智慧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