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新動能】投資拉動出口 台綠能業進軍新南向

以東協和南亞國家為目標市場的「新南向政策」,是政府重點推動的政策。東協十國及南亞六國的人口總合多達23億,多數國家處於開發中,缺乏成熟的產業,購買力也較低,在推動對該地區出口貿易時,以「投資」拉動「出口」較重要,且應跳脫以降低製造成本為目的之投資思維,針對當地終端應用需求做投資。

iek-green-industry-southward
圖片來源:123RF

除了新加坡、汶萊和馬來西亞,目前大多數東協和南亞國家的都市人口比重低於50%,人均GDP也都在3,000美元以下(2015年),具豐厚的成長潛力。

日本、新加坡、中國大陸等,都是對東協和南亞國家的主要投資國,相對地也是主要出口國。

2015年台灣對東協十國和南亞六國的出口額近1.7兆元,占總出口額的20%,較前二年略低。主要出口國為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以電機電子、塑膠、機械、紡織等產品為主,大部份由台商在當地投資的工廠帶動需求,未來成長空間有限;若要刺激出口成長,需找到新的產業動能和市場需求,加強開發以往著力較少的市場,例如緬甸、寮國、柬埔寨,及印度以外的南亞國家。

東協和南亞國家多處在社會及工商業發展建設階段,電力需求快速提高。以人均電力裝置容量來看,只有新加坡、汶萊高於台灣,可預期的,未來該地區電力需求將相當龐大。

特別是東協和南亞國家日照資源普遍良好,電網建設卻相對落後,為了提高電氣普及化,許多國家政府都規劃發展太陽能發電等應用,創造綠色成長,也讓偏遠地區民眾有電可用。

 

綠能產業打前鋒

工研院IEK和綠能所團隊2014年起在東協和南亞推廣綠能產業,包含籌組拓銷團,在當地辦理論壇、參訪和洽談會等,協助台灣業者發展當地合作夥伴;另方面,運用工研院的技術能量,與當地政府單位合作,分享台灣經驗、發展提升當地人民生活的合作方案,並結合台灣業者辦理技術培訓、進行示範計畫等,以top-down的方式協助業者開發新市場。

這樣的綠能推廣方式已拓展至東協十國和南亞的印度,尤其在寮國和菲律賓獲得不錯成效。

以寮國為例,隨工商業發展和電力需求提升,當地政府希望發展太陽能發電,工研院團隊與寮國工商部、能礦部等單位合作,提供綠能教育訓練,並合作申請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示範計畫,在寮國工商部院內建置太陽能停車棚,供電給臨近的小型辦公樓,示範節電效益。

以示範計畫切入,團隊協助參與示範計畫的業者與當地主要電力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將在寮國南部進行大型太陽能電廠建置。此外,團隊也規劃在寮國鄉村進行微電網示範計畫,以太陽能、生質能和儲能技術提供鄉村電力,協助當地農業發展。

在島嶼眾多的菲律賓,當地政府則希望在離島導入太陽光電系統,與原有的柴油發電系統結合供電,降低發電成本、延長供電時間。工研院團隊與當地電力公司合作,前往離島勘查,深入瞭解當地電力應用情況;並依據實際需求結合業者進行技術方案規劃、提供菲方技術培訓,強化菲方對於我國產業技術能量的信任,協助業者參與菲律賓離島電力系統改善工程之採購商機。

由此來看,台灣綠能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然而要落實擴大商機、產業轉型等目標,資金是相當關鍵的因素,需以適度的政府投資帶動東協和南亞國家對台灣產品和技術的需求。

借鏡日本經驗

日本的作法可為我借鑑。日本以「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貸款、無償資金和技術援助,促使日本的技術和產品大量進入東協和南亞,並藉此加強雙邊關係、獲取當地資源及市場。

為了推動先進能源技術輸出,日本在2013年推出「聯合抵換額度機制」(Joint Crediting Mechanism),由日本政府提供資金與貸款,協助亞洲開發中國家引進日本先進能源技術、減少碳排放量,也為日本取得境外減碳額度。

工研院團隊目前與東協國家的技術合作作法,類似於日本「政府開發援助」中的「技術援助」,藉由技術培訓、示範計畫等方式,協助當地政府部門和重要企業建構能力,與合作夥伴關係,進而為台灣業者創造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機會。未來如果進一步與政府其他政策和資金資源結合,以科技領軍,協助東協和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加強雙邊友誼,將能有效帶動國內新興產業開拓新市場商機,實現讓東協國家和南亞地區成為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從外部支援台灣內部經濟結構轉型。

 

 

(本文經馬利艷授權轉載,並於2016/8/26刊登於「工商日報《尋找新動能-投資拉動出口 台綠能業進軍新南向》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