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新創 眾創空間再升級

近來全球創業圈吹起一股創客(Maker)風潮,各國希望把握全球創客浪潮興起的機遇,積極招攬優秀人才,為產業注入新力。然而要如何讓青年創業更容易?政策支持及改善環境是重要一環。

近來全球吹起一股創客(Maker)潮,如何因應青年創業,政策支持是重要一環

以中國大陸為例,為鼓勵創新,在2015年兩會期間,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時,多次重點提及「創新」,同時提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大陸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並鼓勵科技人員和大學生創業,顯示聚焦於創新創業的企圖。

同時,審議通過並頒布《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發展眾創空間工作指引》、《關於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指導意見》等政策,讓雙創在陸熱度持續高漲。而2017年頒布《國務院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等,都再提及引導眾創空間向專業化、精細化升級。

所謂「眾創空間」,有別於過去傳統的孵化器,除具備創業孵化的一般功能,比傳統孵化器門檻低、更方便為初創業者提供服務的載體,包括:低成本服務、便利化條件、資源整合能力、開放式平台。此外,提供創業者資源分享空間,更提供創業培訓、創業導師服務、投融資對接、政策補貼申請、工商註冊、法律財務、創新創業活動等提升創業能力的服務。

2017年大陸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全國雙創孵化載體地圖》,呈現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0年來雙創載體的發展狀況。可以發現眾創空間多數集中分布於明顯具有地點優勢、資本聚集及經濟政治優勢的區域如廣東、北京、上海。尤其廣東的雙創載體數量遠高於其他省市和自治區,除因深圳、珠海、廣東等地方政府相繼頒布支持建設眾創空間的政策,大量民間資本參與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動珠三角地區眾創空間的發展,分布密集,也顯示孵化與投資的結合,已成為眾創空間發展的重要模式。

其中以民營企業建立眾創空間占整體的六成,其他則為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外資及合資等。而且地方政府在其中更多是擔任引領的角色,透過設立創投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

眾創空間快速崛起,但區域分布不均衡,仍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地區

大陸眾創空間出現,解決創業初期育成孵化的難題,但快速發展也凸顯出幾個層次的挑戰:首先,眾創空間呈現加速度發展但區域分布不均衡,仍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地區。其次,模式大部分由收租中獲利,沒有能力提供技術與人才的媒合。

互聯網相關領域造成高同質性,使創新發展有所侷限

科技部對於模式新穎、服務專業、成績突出、運營良好的眾創空間皆會審核並認定,至今已從第一批136個、第二批362個,第三批達839個。但不在認定名單中的眾創空間仍占多數,其中不少服務品質不高,並缺乏市場淘汰機制,更加深空間閒置濫用。

此外,在眾創空間的創業者眾多投入易上手之領域,例如:互聯網的領域相關造成同質性高,使創新發展有所侷限,加上許多新創團隊缺乏技術和商業模式,能夠度過萌芽期成為企業的微乎其微。

 

(本文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李佩縈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