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的問題幾乎無法依據經濟學理論來解釋,越缺乏的資源反而越便宜,不論水價、電價、薪資等,都無法反映供需平衡的市場機制。由此可見,還是要回歸到市場機制,來解決根本問題。
賴院長上任之後,針對「五缺」及「一例一休」問題,積極提出對策及解決的具體措施,更將相關的法規修正列為優先法案,充分展現新內閣的執行力。台灣目前拚經濟最關鍵的前期指標莫過於民間投資,反映民間企業對在地投資環境的信心,以及連帶影響外商對台灣的投資意願。事在人為,若是政府能克服萬難,改善投資環境並兼顧民生與環境議題,將會提升台商根留台灣的意願。
然而,要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除了解決五缺之外,還有第六缺─缺資料也亟待解決。在數位經濟新時代,類似過去能源經濟時代的石油,「資料」是現今最珍貴的資產,不管要發展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甚至物聯網、工業4.0等創新科技,資料取得與分析都是最基礎、也是最有價值的工作。
但是有別於石油,資料是會持續爆炸性的成長、也是跨國界、開放式、以及可以多元化加值重複使用。因此各個國家都在加速蒐集及分析資料,早已點燃數位經濟跑馬圈地的戰火。
台灣尚未充分掌握資料可創造的價值,比如,台灣擁有獨步全球的全民健保資料庫,已經搜集了上千萬人、長達20多年的就診紀錄及用藥資料,卻一直受限於個資外洩的疑慮,無法積極對於臨床醫療、健康照護以及醫療政策等方面資料進行重要研究。目前只透過每次有筆數上限及去識別化的資料提供學術上的研究,但是經過去識別化的資料已經沒有了個人與家庭病史的連結關係,不僅資料分析的價值性降低了,也讓相關政府官員飽受民間團體訴訟的纏擾,未來只會讓想要做事的人更裹足不前。
今年9月在工研院與史丹福大學的年度創新論壇中,史丹佛大學副教務長暨資安專家John Mitchell認為,未來短期內沒有一個絕對安全的資安技術,建議台灣坐擁全世界最完整的醫療資料,不要因為個資保護的憂慮而對資料研究躊躇不前,應該要能從超越商業效益的角度,思考如何幫助解決人類的健康問題,才能彰顯台灣的普世價值,要不然台灣的健保資料價值遲早將會被其他國家超越。
除了醫療資料,台灣還可開發公共領域的影像資料,台灣是少數在公共場域有高密集度的監視器及網路連線的國家,透過與日俱進的影像分析技術(包含人工智慧運算和大數據分析)已逐漸可以不靠人工篩選影像資料而加速找到可疑嫌犯。未來這些影像資料分析不僅可以應用於公共安全與交通管理方面,還可以使用在許多智慧城市應用上,包含:研究行人對廣告的反應、社區居民的生活型態、生活圈的消費者行為等。將來若能兼顧資料分析與個資保護,台灣就能有效提出結合實體與網宇的完整場域驗證,吸引國內外企業在台灣投資許多新數位經濟產業,諸如智慧生活、智慧零售、智慧觀光等。
總而言之,台灣必須加速利用政策、法規及商業模式儘快突破各種智慧應用上缺乏資料與分析的窘境,甚至要仿效現今金管會與央行在金融領域的權責,以國家層級設定負責數位經濟的資訊長(Chief Digital Officer, CDO),如此台灣的投資環境才可以符合未來新經濟的需求。
(本文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