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限塑政策正式上路,2019 年 7 月起,將禁止業者提供塑膠吸管給內用顧客使用。受到中國大陸今年1月禁止進口塑膠廢料的影響,歐盟5月底也宣布,未來幾年內針對棉花棒、吸管、攪拌棒、餐具及餐盤等10種日常生活用品逐步推動限塑令。
全球吹起「限塑令」政策,帶動生質材料市場需求成長,生質材料的技術運用逐漸受到矚目。生質材料的興起,緣於傳統化石燃料資源逐漸枯竭。最初生質材料的發展,聚焦在可生物分解的特性,希望將塑膠材料藉由生物分解方式分解,解決塑膠垃圾氾濫的問題。
在考量市場對材料性能的需求、並兼顧材料循環與低碳排環保需求下,逐漸發展出「生物混合」法,將石化單體原料與生質單體原料聚合成部分生質的高分子材料,此類型材料的性能與原先石油基的材料幾乎一樣,進入應用市場幾乎不會有性能不符的情況;且因為部分使用生質原料,在材料的材料循環與低碳排方面均較傳統石化材料佳,成為兼顧市場需求與環境保護需要的折衷作法。目前廣為熟知的應用,是可口可樂公司使用部分生質材料製成的飲料包裝用寶特瓶。
目前生質材料的製造技術以「發酵聚合」、「生物+化學反應」、「生物混合」等三類型為主,料源應用仍以作物如蔗糖、澱粉、植物油等。其中以「生物+化學反應」是應用最多的技術,主要將蔗糖等生質原料經生物發酵反應後得到如乳酸的生質單體,再經化學聚合反應合成生質材料。
生質材料以製成「生質塑膠」為主要應用方式。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提出的理想循環經濟模式,即是所有的產品、材料皆可被分別納進生物與工業兩個循環,消除廢棄物的概念。生質塑膠完全符合此經濟概念,因為生質塑膠由產品開始製造,至第二階段的使用,以及最後廢棄的處置過程,呈現可再利用、再循環或生物可分解的循環模式。
在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和歐盟2050低碳經濟倡議下,為生質塑膠包裝材料帶來發展契機。除符合循環經濟及低碳特性外,在環境方面,可保護氣候環境及有效率利用資源;在可再生資源方面,生質塑膠可不斷重新生產作物、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先工業使用再用來生產能源的反覆再用;在功能性方面,有新應用及先進效能;生命周期可經由機械性、有機性、燃燒後回收熱能等方式回收。
我國已有廠商投入研發,遠東新世紀為可口可樂飲料寶特瓶量產生質PET聚酯材料;鑫永銓開發可100%回收再利用的複合材料,搶攻行李箱及汽車內裝市場等。另外,料源為開發生質材料的首要項目,在新南向政策鏈結下,經濟部透過工研院積極與東南亞合作,以掌握當地木薯、蔗糖及棕櫚油等生質材料料源。
(本文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陳明君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