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商機十億元 揭密從廢棄物賺大錢的神秘科技

「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這句話,無疑是報廢3C產品最後的描述,系統跑不動、電源開不了、體積又特大,不是大型垃圾車還不收,真是垃圾中的垃圾,但是別人眼中的垃圾,在科技回收業者眼中就是大金礦,工研院就在廢棄的液晶面板中挖掘出十億元的商機,把沒有價值的垃圾變成香餑餑,讓國內相關業者都上門請教。

廢棄液晶面板除了掩埋,還有更好的去處。(圖片提供:工研院)

 

現在是三螢的時代,上班看螢幕,回家看平板和電視,路上看手機,目前絕大部分的螢幕都是採用液晶面板。光是台灣,平均每年產出的廢液晶面板約有5,900公噸,是32台波音747噴射客機的重量,這些垃圾除了就地掩埋之外,沒辦法處理。

螢幕中所使用的液晶是一種高單價的化學品,礙於專利等問題僅能仰賴進口,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副組長洪煥毅指出:「若能建立廢液晶面板自主再利用處理技術,不僅可降低廢棄物處理成本,將液晶再利用,更可讓面板廠減少採購液晶的成本。」工研院創新研發出「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可將電視、電腦廢棄螢幕中的液晶取出,將之重新調配、純化,使其再次利用製造螢幕,此一獨步全球的再利用處理技術獲得國際肯定,入圍2017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可以回收廢液晶碎片(左一)中的液晶(右二),玻璃回收後進一步製作成工業廢水吸附劑(右一)(圖片提供:工研院)

 

有鑑於液晶的再利用可創造多重效益,工研院先開發出「液晶純化技術」,協助廠商把生產過程中受汙染的液晶殘餘料純化再利用,每年為國內面板廠商節省約新台幣10億元的液晶採購支出。之後結合循環萃取技術,建立起一套「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涵蓋連續式液晶萃取程序、液晶調配程序及液晶純化程序等,可將已經製成面板的液晶,取出、調配、純化、再利用,除了達成資源充分運用的目的外,更可再產生約9億元的再利用效益,此外,剩餘的玻璃亦可進行再利用。

其中,「液晶面板處理技術,已見諸國外許多文獻,也有業者投入研究,但是礙於技術層次較高,各國都還看不到實績,」洪煥毅表示,相較於其他的廢液晶面板處理技術,工研院的解決方案可達近百分百的液晶再利用率,且可處理各類型廢液晶面板,處理效能高與應用廣,單套系統每日約可處理3噸廢液晶面板,一年可處理1,000噸,具備經濟規模。

目前「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已協助國內面板大廠,進行實際場域驗證,純化後液晶再製的面板也通過一系列產品信賴性測試,未來除將廣泛導入各面板廠,提升台灣顯示面板產業競爭力,也期待進一步擴及電視、電腦等廢棄終端的面板,實現資源循環零廢棄的理想,為地球帶來綠色永續契機。

【延伸閱讀】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