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框架 瞄準高齡市場四大商機

聯合國最新發表的《2023年世界社會報告》預估,全球65歲以上高齡人口數量將在2050年增加逾一倍,達到16億人,屆時高齡者占全球人口16%以上。

吸引高齡者走出家門與外界互動,掌握長者心理面的需求。(圖/123RF)
吸引高齡者走出家門與外界互動,掌握長者心理面的需求。(圖/123RF)

在全球高齡化趨勢下挑戰大,但伴隨的商機也是潛力無窮。業者應跳脫既有思考框架,分析可能的市場需求面向,如從高齡膳食、交通接送到居家修繕等,都是銀髮族群亟具潛在商機的支援型產業,適合目前的業者「跨界參與」,業者可透過政府資源加速推展新事業,產業聯盟促成合作擴展新商機,並透過場域試驗機制加快商業模式的驗證,進而爭取國內外銀髮商機。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及諮詢公司Fact.MR的報告,2022年全球高齡照護科技市場達433.8億美元,預計2032年達到762.3億美元,年複合年成長率達5.8%。

銀髮市場目標客群不僅限於「患病、臥床、需要他人照料」長者,政府與產業注意力望向「健康與亞健康狀態」的長者。各國開始發現,隨著失能者與高齡者增加,照護政策主軸須從照顧失能者的過去思維,轉變成照顧亞健康,甚至是健康民眾,超前部署啟動各項措施,進而讓長者的「健康壽命」延長,藉此降低未來需要社會照護資源的可能。

今年跨部會舉辦的「高齡科技產業策略(SRB)會議」希望整合部會資源加速推動高齡科技產業發展,會中提及四大高齡市場需求與潛在商機:

第一,臺灣超過八成的健康、亞健康長者喜歡窩在家裡,以男性長者為多。業者可思考要提供的居家服務,可在家就滿足長者食、衣、住、行、育、樂、醫療等需求;也可思考吸引高齡者走出家門與外界互動,無論是鼓勵銀髮族到日照中心參加活動、或與同齡長者出遊等,業者可掌握長者心理面的需求,透過情境式的設計,提高對長者的吸引力。

第二,科技進步,人手一支手機、溝通用社群軟體的時代,如何促進高齡者的社會學習很重要。長者需要學習使用3C等科技產品,懂得如何網路購物、線上學習,更重要的是懂得「不會被詐騙拿走畢生積蓄」,因此亟需在居家以外的情境打造更完整的學習空間,透過進修、社會參與,讓長者交流強化學習效率。

第三,偏鄉居民平均壽命較低,生活醫療環境較差,資源較都市少,幅員較遼闊,因此需要一次整合醫療、亞健康、健康等不同族群的需求,提供長者從醫療、健康諮詢到生活支援等各項服務。

第四,機構服務。機構照護的場景需要高科技產品協助,藉由輔助機構員工的照護工作、減輕人力負擔,進而讓機構住民受惠,獲得更高的照護品質,這也形成另一塊商機龐大的銀髮市場。

面對高齡市場,業者可參考日本案例。以高齡膳食為例,日本部分照護機構的飲食是透過外部團膳業者提供,業者蒐集各家機構的餐點需求後,以中央廚房烹調,並購買上百萬元、多溫層的送餐車運送,若每製作上千份,送到十家以上的機構,成本就可下降,團膳廠商並非長照業者,但已建構一個支援型產業。

另外,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STI調查,每年銀髮族需求第一名都是「居家修繕」,希望有人幫忙換電燈、通水管或簡單修繕等,成為重要的代勞商機;業者若能掌握此剛性需求提供服務,以普惠科技特色加值,讓高齡者便利取得產品或服務,就有機會掌握銀髮商機。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STI調查,每年銀髮族需求第一名都是「居家修繕」,成為重要的代勞商機。(圖/123RF)

支援體系可帶動很多銀髮商機,特別是新一代長者更注重健康與維持生活品質,若讓長者覺得「自己有需要」,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就會浮現,建議產品或服務的設計上,也要兼顧高齡者心理因素,從讓高齡者被協助與被照顧的角色,轉為讓高齡者透過導入「賦能科技」而能達成自立之目標,讓高齡者覺得「自己仍有用」。

業者要做好詳盡的需求調查,找到產業或消費者痛點,提出完整解方。同時需在目標市場之驗證場域實地驗證服務設計與商業模式,以貼近實際市場之需求,提升市場接受度,以加速落地時程;甚運用政府資源與產業聯盟力量,快速瞄準市場最大需求,完成驗證,讓產品加快商品化,建立成功商業模式。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張慈映)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