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節節攀高的溫度讓政府、民眾擔心水電、瓦斯不夠用。台灣能源匱乏,原物料須仰賴進口,家庭節能可從電器升級、照明設備更換省電裝置等簡單措施改善,但整座城市節能、政府機關、建築與交通部門的能源效率,應以系統性方式讓城市更節能。
先進國家已有具體評估方式。美國非營利組織American Council for an Energy- Efficient Economy(ACEEE)每隔兩年針對全美大城市做一次系統性的能源效率評估。城市可透過評比,在互動中學習別人的優點、進而效法。工研院從2015年起與ACEEE合作,希望將此風氣帶到台灣。
台灣初次做城市能源績效評估,評比研究方向分為「地方政府政策」、「全市節能行為」、「建築能源法規」及「運輸模式改變策略」四面向。
「地方政府政策」項目係檢視政府有無設定目標、執行與追蹤率,市府大小採購能源效率是否列入考慮等。以地方政府設備的採購來說,大至施政大樓的營建、小至公務車隊應用等都有許多節能空間。
在「全市節能行為評比」面向上,不只是節約「能源」,也納入「用水效率」,水處理、抽水馬達、汙水處理等耗掉城市相當多的能源;地方政府如何積極投入都市降溫措施,也是重要評比項目。
近年來每到夏季發生缺電危機,地方政府可多方制定都市降溫政策、作區域能源規劃,從根本面解決過度依賴空調、能源需求暴增的問題,才是釜底抽薪之計。
在「建築相關措施」面向上,可分成新、舊建築兩類。地方政府針對新建築適用的建築法規有無較創新的制定、法規落實程度、了解建築耗能程度並組織節能輔導團推動建築及社區大樓的節能工作等,均是評比項目。
第四個評比項目為「運輸模式改變策略」,將「能源」與「交通規畫」一起討論。大眾運輸若夠方便,就能讓市民放棄私家車、改搭公車甚至步行。另外,該城市是否推動電動車、民眾等待公車的方便程度,均影響城市運輸用能。
地方政府政策制定多半追隨中央政策,較積極的城市會再深化推出在地對應措施,例如高雄市政府暨所屬機關學校節能減碳實施計畫配合四省計畫之推動。研究發現,若民眾了解能源資訊,對改變用能行為是相當重要。以芝加哥為例,市政府在1987年就要求房屋買賣時要公布瓦斯用量等資訊讓買家參考。以此法令為根基,還延伸出各種強制行建築用能揭露措施。新北也要求房屋買賣時,試行賣家公開大樓公用電費資訊,這是推動節能資訊透明的重要一步。
過去在環保署、能源局、水利署要求下,台灣城市或多或少都有短、中長期的節能作為,只是散布在市府各局處。透過工研院團隊引進ACEEE的評比方式,城市可盤點現況並參考國內外其他城市作法,全盤規畫城市的能源效率,讓關注範圍從減少能源的使用,跨大成為城市的宜居、永續發展願景。
(本文經劉家妙授權轉載,刊登於經濟日報《台灣幫城市評分 四面向降低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