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運動訓練逐漸邁向數據化與科學化。過去,運動員的訓練往往依賴教練的經驗與直覺;但如今,透過AI技術的輔助,運動員能夠獲得更精準的分析與個人化建議。工研院在這一潮流下,憑藉全球領先的3D先進封裝技術,開發出「AI羽球教練」,成功將高效能AI晶片應用於運動科技領域。
訓練模式 突破傳統
羽球運動是一項對速度與精準度要求極高的運動,球速甚至可達每小時250公里以上。過去,選手們依賴高階伺服器級別的計算設備來分析球速、飛行軌跡與動作,這類設備不僅價格高昂(動輒數十萬至上百萬元),且體積龐大,限制了應用場域,使得智慧運動科技難以普及。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工研院透過與IC設計大廠的合作,採用3D封裝技術,將多功能AI晶片垂直堆疊,提升訊號傳輸效率,同時減少對外部設備的依賴。這一創新,使得「AI羽球教練」的運算設備成本與體積,大幅縮減50%以上、攜帶更加便利、讓智慧運動分析不再受限於特定場地,能夠在更廣泛的環境中應用。
在解決硬體設備挑戰後,研發團隊面臨的下一個難題是數據的獲取與分析。AI技術的核心是數據驅動,而精準的動作分析,需要大量運動行為數據。為了確保AI能夠準確識別與分析羽球選手的動作,工研院的研究團隊親自前往羽球場,實地蒐集運動員的擊球姿態數據,並將人體關節細分為30多個標記點,涵蓋手腕、肘部、肩膀、膝蓋等關鍵部位。
個人指導 高精準度
透過這些細緻的標註,並導入AI視覺辨識技術,「AI羽球教練」能夠利用高速相機感測器與生成式AI,即時捕捉選手的揮拍姿勢、擊球位置以及球體飛行軌跡。此外,系統甚至能夠預測球的打擊方向,並透過雲端運算平台,進行綜合分析,準確度高達99%。這些數據進一步被轉化為個人化的訓練建議,例如最佳擊球速度、擊球角度等,幫助選手快速調整技巧,提高學習效率。

台灣一直是全球半導體技術的領導者,尤其在先進封裝技術方面具有強勁競爭力。工研院此次的創新應用,不僅展現了台灣在3D封裝與AI晶片技術上的實力,也開創智慧運動市場的新商機。這項技術的成功,意味著AI在運動科技領域的應用,將不再受限於高端競技場域,而能夠逐步進入一般消費者市場,推動運動訓練的普及化。
展望未來,「AI羽球教練」的技術還能夠擴展至其他運動領域,例如網球、籃球、足球等,進一步推動AI運動科技的發展。透過AI與運動科學的結合,不僅能夠提升專業運動員的表現,也讓一般運動愛好者,能夠獲得更加科學、高效的訓練體驗。
科技優勢 走入日常
「AI羽球教練」的推出,標誌著運動科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數據化訓練時代。傳統的訓練方式,往往受限於教練的經驗與場地條件,但AI技術的導入,打破了這一限制,使得運動訓練能夠更加個人化、即時化與精準化。此外,這項技術的發展,也符合全球智慧運動市場的趨勢。隨著人們對健康與運動的關注度日益提高,愈來愈多的消費者開始尋求更科學、更有效的運動方式。「AI羽球教練」的成功,為台灣在智慧運動科技領域,開創全新的市場機會,也為全球運動科技產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從技術創新到市場應用,「AI羽球教練」展現了AI與半導體技術的結合,如何改變傳統產業,為未來的運動訓練帶來更多可能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AI運動科技將逐步走入日常生活,讓更多人享受到智慧科技帶來的便利與突破,迎接一個更高效、更精準的運動訓練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