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0預見科技未來

被視為年度科技風向球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於1月上旬順利舉辦,幸運躲過新冠病毒這個2020年最大黑天鵝。CES 2020以「智聯網」(Intelligence Of Things)為大會主軸,展現無所不在的人工智慧(AI),將改變交通、健康等垂直領域的面貌,為科技產業指出未來10年前路。

CES 2020以智聯網為主軸,展現交通、健康等垂直領域的未來科技面貌。(CES®提供)

從物聯網到智聯網 AI無所不在

「未來10年,智聯網將是驅動消費者與產業創新的力量,」CES主辦單位美國消費科技協會(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CTA)副總裁柯尼希(Steve Koenig)在大會演講中提出智聯網概念,他指出,現階段許多裝置已經連結起來,未來10年將是智慧互聯的時代,裝置不僅能存取資料,也能預測人類需求。

AI搭配互聯的智慧裝置,堪稱AI與生活的深度結合。近年在產業間廣泛應用的機器學習技術,將逐步滲入消費市場。像是可辨識食材並正確烹煮的智慧烤箱;內嵌臉部與語音辨識,可告訴屋主來者何人的智慧門鈴,均首次在CES中現身。對一般民眾而言,AI不再遙不可及,而是日常所需。

非傳統科技廠主導CES話語權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趙祖佑觀察到,科技滲入各行各業已相當深入,科技與非科技產業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今年CES話語權從過去的資通訊大廠,移轉到非傳統科技廠,展現科技「跨界」的趨勢。像是首度參展的達美航空(Delta),展出可隨個人視角不同,顯示專屬資訊的「平行實境」(Parallel Reality)技術;寶鹼(P&G)旗下潔牙品牌歐樂B,也展出可感測牙齒與牙齦健康的智慧電動牙刷,舉凡刮鬍刀、水龍頭、馬桶都整合了智慧在內。

綜觀歷年科技市場的演進,趙祖佑分析,科技市場從過去供應鏈,是由微軟、DELL等傳統科技大廠來主導,行動運算興起後,則轉由裝置主導,像是諾基亞(Nokia)、HTC一度都曾各領風騷;現在則是由服務創新與數位生態系主導的市場,「強調跨界、同時也更開放,是一個資料為王、AI無所不在,強調使用者體驗的市場。」

潔牙品牌歐樂B展示可感測牙齒與牙齦健康的智慧電動牙刷,科技與非科技產業的界線越來越模糊。(CES®提供)

5G垂直應用 由企業領跑

世界各國在2020年陸續進入5G商轉,除了5G手機的成長可期之外,5G大頻寬、廣連結與低延遲的特性,可望大幅改變各垂直產業的遊戲規則。以農業為例,科技可以降低成本、減少勞力與廢棄物:收割機自動化可釋放勞動力;無人機搭載視覺辨識系統,測知農田哪裡缺水,就針對乾處進行澆灌;裝置所收集到的農產收穫資料,甚至可應用於農產期貨市場。

5G與AI結合影響所及,交通與醫療的面貌將有巨大改變。在電池科技與電子引擎技術的進展下,CTA宣告「接下來的10年將是電動車的天下,」電動自駕車隊可望展開商業部署,在人口稠密的都會區,電動機車乃至飛行車將是解決交通問題的最後一哩路。

科技加值智慧車輛  強化使用體驗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沈怡如指出,此次參與CES 2020的車廠,所展現企圖心不只是汽車製造商,更積極尋求全新定位,要做服務提供者,甚至為城市建構嶄新願景。例如,德國車廠戴姆勒(Daimler AG),從電影阿凡達汲取靈感,以旗下賓士品牌推出AVTR概念車,不僅引入循環經濟概念,控制器與人的呼吸、心跳連結,真正達到人車合一的終極理想;豐田(TOYOTA)則規劃在富士山腳下打造未來城市,全面採用零碳排自駕車作為運輸工具,同時導入豐田機器人、自動駕駛、智慧家居等AI技術。

沈怡如觀察,CES 2020在智慧車輛的重點趨勢包括:以人為本,解決痛點,強化使用者體驗;其次是以AI為基礎,優化車用安全系統與多元化聯網服務;第三則是複合式運輸,提供一體化的都會移動解決方案,以及個人化的多元運具。

例如:Bosch的虛擬遮陽板,考慮到車行過程隨著陽光斜射的角度不同,駕駛須多次調整遮陽板的痛點,以透明LCD面板搭配攝影機,偵測駕駛眼球方向,動態調整面板上的陰影,替駕駛擋住陽光;Audi的人工智慧駕駛平台,可蒐集駕駛或乘客偏好,幫助車輛快速熟悉使用者的習慣,同時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可大幅提升駕駛體驗。

複合運輸方面,運輸服務不再侷限於路面,而是強調陸空連結,隨招隨到。像是Uber與現代汽車合作推出的「SA-1」、直升機廠Bell推出的「Nexus 4EX」空中計程車,都是運用其垂直起降的便利性,為苦於交通壅塞的都會居民提供快速抵達的解方;個人化運具則走向高機動性、輕巧、節能與共享,像是可快速折成背包帶著走的智能滑板車,有行動頭等艙之稱的Segway S-Pod,讓弱勢用路人也能享受自主移動的便利。

不同場域串聯 數位健康成為生活形態

數位健康是今年CES的展出重點之一,相關參展廠商大幅增加23%,展現新興科技在健康領域的能量。柯尼希認為,數位健康將成為日常生活模式,AI與5G讓遠距醫療從過去以症狀為基礎,演變為以數據為基礎,醫院則成為資料中心,資安需求大幅提升。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經理池煥德指出,綜觀CES 2020數位健康展區,可歸納出三大重點:首先是AI在健康照護領域逐步落地;不同場域的健康需求持續被開發,不同場域間生理數據的串聯與整合也成為重點;個人各面向的健康需求、乃至不同家庭成員的健康需求,都納入數位健康的照護範圍。

新科技在健康領域逐漸落地,工研院的「樂齡陪伴機器人PECOLA」,運用環境智能(Ambient Intelligence)技術關懷獨居長者生活起居,其影像辨識技術分析長者飲食菜色,比對進食狀況;並搭載深度學習技術,可偵測照護對象跌倒,主動對外聯繫、建立雙向視訊,全方位照護獨居長者,提升居家安全。

健康照護的觸角也延伸到汽車,中國電動車拜騰(Byton)發表的M-Byte概念車,車載系統整合Garmin的健康功能;臺灣新創公司Mindtronic則展出新發展的車載系統Cockpit DMX,為具AI功能的車載平台,可以透過影像辨識監測駕駛生理狀況。

關照身體健康之餘,心靈議題也成為CES 2020的關注焦點。臺灣新創公司Hipposcreen Neurotech的腦波評定壓力系統(Stress EEG Assessment system)可透過腦波評估病患壓力狀況,提供醫師判斷憂鬱症的客觀數據,今年將進入臨床實驗;寵物陪伴對人的身心靈有正面助益,越來越多寵物被視為家庭成員,三星的Ballie球型陪伴機器人,會將寵物視為家人般照顧,若發現寵物打翻飼料,Ballie就會自動遙控掃地機器人出動掃地。

面對百花齊放的數位健康領域,池煥德指出,市場需求相當多元,少數大廠難以主宰大部分市場商機,因此新創業者機會仍大,由於健康場域走向串聯整合,建議小廠留意大廠發展生態,避免被排除在外。

綜觀今年CES 2020數位健康趨勢,可看出個人各面向的健康需求、乃至不同家庭成員的健康需求,都納入數位健康的照護範圍。圖為工研院研發的「樂齡陪伴機器人PECOLA」。

VR/AR讓沉浸體驗再進化

儘管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相關應用近一年來有些冷卻,但在CES 2020中也沒有缺席,相關技術仍在持續精進,致力沉浸體驗再進化。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林澤民表示,未來10年,VR可望擺脫纜線束縛,暈眩的問題也逐漸被解決;AR裝置尺寸愈趨輕薄如太陽眼鏡,隱私保障將成重點。現階段VR滲透率仍高過AR,但兩者慢慢會出現「黃金交叉」,亦即AR可能後來居上;而VR/AR在家用市場的擴散速度減緩,預計實際應用場域會以商業空間或企業應用為主,像是訓練醫師大體解剖,飛行模擬訓練、智慧眼鏡用於健康照護等。

至於未來3到5年最具潛力的消費電子產品,林澤民認為,真無線(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機成為消費性電子新寵,未來成長可期。在蘋果AirPod Pro引領風潮下,2020年北美TWS耳機出貨量上看6,600萬支,成長率達31%,展望下階段TWS可望加入顎骨振動、心率、壓力等感測器,將應用範疇延伸至生理量測、助聽器等準健康醫療領域,也帶動元件、系統業者加入市場競爭。

 

(本文由工業技術與資訊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