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夯 創業新樂園

面對資源的耗竭、環境的惡化,工業革命以來的線性經濟模式只會對自然環境形成不可逆的影響。近年來從聯合國、歐盟,乃至多數先進國家皆轉而重視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的發展。

循環經濟發展方向受到各界歡迎,以循環經濟創新創業的國內外案例也愈來愈多。相關的創業型式通常有三類型,包括:可持續性創業家、社會創業家以及制度創業家。

近年來從聯合國、歐盟,乃至多數先進國家皆轉而重視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的發展。(圖/123RF圖庫)

可持續性創業家
「可持續性創業家」是一種有目標的商業行為,透過發展可持續性的創新,以解決問題作為商機。例如美國TerraCycle廢棄物解決方案公司2001年創業時,定位為轉變不可回收之廢棄物為商機為目標,目前此商業模式在全球20多國營運且獲利。台灣歐萊德則以綠色永續經營信念創業轉型,發展綠色、環保的自創美髮品牌,並進軍國際市場。

社會創業家
「社會創業家」則是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不以獲利為唯一考量,同時具備社會關懷及獲利能力的公司型態組織。著名案例有荷蘭Instock剩食餐廳,是由一家連鎖超市員工的內部創業案例,因不忍超市每日大量食物被丟棄,實驗性開創剩食再製餐點的餐廳,此商業模式大受好評。台灣有不少的循環創業家是屬於這類型,例如「書屋花甲」續食餐廳以社會企業的創業型式設立,與家樂福合作,運用門市安全的即期品,烹調成美味佳餚,部分以低價服務社區獨居長者、弱勢家庭孩童食用。

制度創業家
「制度創業家」是指創業家的創業行動,試圖改變不適合或重新創立制度。目前法規、制度多是線性經濟下的產物,因此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可能面臨需突破法規管制的問題,例如Uber等共享經濟的創業案例,經營模式在不同國家相繼產生法規與實務上的爭議,在台灣亦然。這種模式的創業,台灣目前尚屬少見。

由此看來,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具備幾種特質,例如以「共享」概念的新創興起、以線上平台打破企業經營的概念,使能產生互饋的資訊流、應用資訊系統或聯網技術等,掌握資源的流向、企業的關鍵活動轉向市場端的社群經營及行銷等。循環經濟終極目標是沒有廢棄物,任何一種廢棄物都可能是其他企業的資源,觀察現有國內外循環經濟商業的發展,可看到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就是分享與合作。

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具備「共享」的概念。(圖/123RF圖庫)

以B2B企業類型來看,企業產生循環再生的模式,需要透過異業結盟或產業共生的模式促成,荷蘭鹿特丹BlueCity的新創基地,就由一家新創企業以咖啡渣養菌菇的商業構想開始,漸漸帶動鄰近及企業廢棄物回收再運用的共生結構等。以B2C的企業模式而言,業者應突破線性經濟的框架,從促進循環再使用、減少閒置機會等創新思考經營的方式,例如非買斷、會員制度、ICT應用及平台經營模式等,找到在循環經濟成功發展的機會。

推動循環經濟需要發揮綜合思維,才能使循環經濟產生作用,包括監理與制度問題、思維方式和行為改變或新的財務激勵措施等。世界經濟論壇在2018年發布報告,探討如何在循環經濟建立一個企業。由於現今循環經濟相關利益相關者的不同立場。對消費者而言,購買環保商品和服務可帶來心理和道德的價值,消費者也表達願意過更環保的生活。

但多數人購物抉擇時,仍是不願意支付更多費用。政府部門鼓勵企業及新創發展具循環的商品、服務與商業模式,但在法規和制度革新與調整,較難因應個別商業案例而作革新。廠商通常表達對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採取開放心態,但從傳統投資回報率角度進行評估時,因不具成本效益,難以產生誘因。

因此即使循環經濟至今投入者仍屬少數。現今社會與環境問題愈來愈多,循環經濟的發展需求也愈迫切,擁有滿腔熱血的利他主義創業家,尤其需要多了解相關利益相關者的立場,綜合考量並思考如何對所有人或其中一些關鍵的成員創造激勵機制,才能形成具有持續性發展的循環經濟事業。

 

(本文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許瓊華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