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大國推政策 關鍵產業轉型浪潮正興

在先進國家中,製造業往往扮演著推升經濟與產業的重要角色,歷經3次工業革命後,近年來從美國推出先進製造夥伴計畫開始,到英國的高值製造策略、德國的工業4.0、日本的產業重振計畫等,在國際上掀起一股振興製造業的趨勢,主要國家紛紛擬定國家級發展政策,希望能藉由再工業化提升製造業、創造競爭優勢。

 智慧製造的關鍵:數位資訊的系統整合

這有如第4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就是基於網路資訊運用發達、產品壽命越來越短,少量多樣及客製化產品成為趨勢,使得製造業必須因應並升級轉型;而在台灣、日本、中國大陸等地,更面臨了少子化、老年化等社會演變,進一步突顯出製造業的缺工問題。

從各國發展智慧製造的策略及理念來看,最具代表性的德國「工業4.0」發展關鍵就在於數位資訊的系統整合,包括運用自動化系統、機器之間的通訊、異質網路等,建構智慧工廠和網宇實體系統的核心應用平台、提高製造生產的彈性與能力,達到製造體系決策最佳化,以加速產品創新、滿足客製化需求,同時透過新服務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

因應國際智慧製造潮流,行政院於105年提出「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以「智機產業化」與「產業智機化」為主軸,期能將我國精密機械提升至智慧機械,進而成為全球智慧機械及高階設備關鍵零組件的研發製造中心,其中最不可或缺的提升動力仍是技術。

例如在智慧機械所需的感測器網路中,需要開發標準化的感測器資訊傳輸格式,並發展機器間傳輸、互動式操作、隨插即用裝置、雲端資訊分析演算、彈性製程規劃等系統功能,進而達到自主聯網製程系統的技術水準。

 

智慧化自主技術提升競爭力

在選定優先投入的產業後,就可從產業發展策略及技術藍圖分析智慧機械的發展方向。以工具機產業為例,雖然我國位居全球第7大生產國,並有近8成產品為出口,但除了面對中國、歐洲、日本等廠商的競爭外,產業中也多為中小企業,缺乏高階控制器與各機台設備之間的連結控制等技術的自主能力。因此從未來的智慧化應用情境上,就需要從雲端訂單系統、產品和製程的模擬,到實際製程、組裝及檢測包裝交貨,全面開發智慧化自主技術。

如果要讓台灣的工具機產業達到這樣的智慧製造流程,就可看出需要控制系統、軟體介面,與數位化的設計與機台作動模擬,以及電子資料流整合、智慧自動化檢測,甚至是供應鏈的智慧化管理、遠端監控與服務平台等技術,這些技術的開發,可透過科專計畫、科發基金等政策工具的整合引導,並藉由產業上下游廠商共組聯盟、加速技術升級與創新,而在產品應用的拓展上,可進一步跨入航太零組件加工生產,進一步提升我國工具機產業國際地位。

面臨市場需求與國際競爭,投入智慧機械相關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已刻不容緩,政府必須在有限資源下,審慎評估導入資源及產出效益的對比,策略性地選擇對未來台灣影響力較高的技術,才能使關鍵產業得以創新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創造更高的產業及政策效益。

(本文經鄭凱安授權轉載,並同步刊載於經濟日報《國家級政策 帶領關鍵產業轉型》)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