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淨零排放已成全球共識的趨勢下,節能轉型不再是單一產業的責任,而是跨領域共同面對的挑戰。在論壇中,來自零售、鋼鐵、製造與電信等產業的企業代表,分享如何運用數位科技突破節能瓶頸,實現高效率與永續並行的能源未來。

在全球日益重視能源效率之際,數位科技正成為節能減碳的關鍵推手。工研院邀請家福、中鋼、怡邦精密、中華電信等,來自零售、重工、精密機械與電信領域的企業代表,分享企業如何在既有產業結構中導入創新技術,突破綠色轉型的挑戰,並創造實質效益。
數位科技與深度節能的交會點
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全球每年能源效率應提升約4%,但2024年實際成長率僅達1%,推進力道顯著不足。COP28會議上,近200國也再次強調節能是減碳與能源轉型的關鍵手段。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指出,全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能源轉型壓力,如何在確保經濟競爭力的同時達成碳中和目標,是企業與政府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胡竹生強調,「深度節能」不只是簡單的節約用電,而是一場涵蓋設備、流程與營運模式的全面改造工程。數位科技正是推動轉型的關鍵,從工業製造、建築管理到運輸系統,透過聯網(IoT)、人工智慧(AI)、數位孿生與邊緣運算等技術,均可提升能源效率,預估全球相關投資將從目前的6,500億美元成長至2023年1.9兆美元,展現強勁趨勢。
臺灣也將「節能」視為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總統賴清德曾指出,「最好的能源,就是節能。」行政院現已啟動第二次能源轉型行動計畫,投入新臺幣353億元推動深度節能,預估至2027年可節電206億度。臺灣可憑藉在資通訊領域的技術優勢,推動本地產業升級,同時更有機會將潔能解決方案輸出海外,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綠色供應鏈。
家福推動零售通路永續創新
針對零售業節能現況,家福股份有限公司永續長蘇小真指出,零售業因環境變化快速、系統複雜,能源使用狀況常呈現不穩定狀態,更需要透過數據分析掌握耗能熱點。以家樂福為例,全臺擁有67家量販店、244家超市及其餘22據點,由於家樂福店鋪使用的系統不盡相同,更需要技術來協助。自2019年起與工研院合作,導入能源監控與能源管理系統(EMS),至今已有64家門市參與。
以東湖店為例,系統分析發現空調為店內主要耗電來源,經優化後全年用電量下降7.7%。蘇小真強調,數位節能不僅仰賴技術,更需要營運思維的轉變,從經驗判斷邁向數據決策。她也指出,「數位節能設計師」是一個具潛力的未來發展方向,期望透過此次論壇引發更多討論與關注,讓各界思考如何在建築規劃初期即導入節能邏輯,結合社區設計,朝向建築與人之間永續共存的目標邁進。
中鋼打造碳中和智慧鋼廠
中鋼公司技術助理副總經理陳宗榮分享,中鋼早在2021年即成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由董事長親自主持,針對2050淨零目標,擬定短中長期減碳策略,短期著重能源效率提升,而數位科技的應用則是達標的關鍵。
以加熱爐場域為例,中鋼導入結合感測器與AI模型的「熱軋工場加熱爐數位智慧溫控系統」,應用於16座加熱爐,自動控溫、降低燃耗,每年節省1.45億百萬卡能量,相當於減碳約3.1萬公噸,節省燃料成本約新臺幣1.54億元。燒結廠的部分,也運用AI打造「智慧燒結機速調控系統」,目前已應用於2號燒結機,成功提升良率約4%,每年可望減少2.2萬公噸碳排放。
此外,中鋼透過多年來累積的電力大數據與自研AI技術,開發電力需量預測模組,並結合汽電共生鍋爐的負載優化演算法,有效提升用電效率並降低能源成本,近期更著手建構AIoT平台與微電網,用以強化電力韌性。陳宗榮表示,未來中鋼將持續深化AI數位科技應用,並與下游客戶攜手推動節能診斷與碳盤查,協助下游產業鏈共同邁向低碳轉型的目標。

怡邦精密運用智慧加值傳統熱處理
怡邦精密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振芳則點出,熱處理加工一直是製造業耗能最高的工序,面對電價上升與碳稅壓力,傳統製造業必須積極數位轉型。怡邦精密透過設備升級與智慧排程,導入AI系統整合物流與接單資訊,為客戶解決問題並提高製程效率與能源利用率。
邱振芳舉例,若A產品需以950°C處理,下一批B產品需850°C,若無妥善安排將導致熱源浪費與人機閒置。透過智慧排程系統,可即時掌握訂單與來貨資訊,根據溫度需求進行排程優化,提升熱處理製程連續性,避免中斷的熱能流失。同時,設置回收餘熱裝置,可將回收餘熱供應設備其他需要熱能之處,如液態氮大量消耗時,就可利用熱氣幫助有效氣化,進一步提升能源效益。
由於中小企業資源有限,轉型初期常缺乏方向與支持,邱振芳呼籲,政府可輔導產業界建立「AI節能顧問平台」,提供模組化工具與技術諮詢,協助業者加速數位節能落地。

中華電信打造智慧節能營運體系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電信研究院資通技術整合處處長呂光欽指出,公司每月需處理近6萬張的電費帳單,統計來自設備、機房及各機構的用電量。初期,中華電信的節能減碳措施多半聚焦於建築節電,但經過數據分析後發現,行固網路與機房竟占總用電量8成之高,遂調整策略,全面整合用電資料,建立全國能源輪廓、用電KPI與排名機制,辨識高耗能熱點,強化各單位的節能執行力。
同時,中華電信設立能源監控中心,強化異常預警與能效管理機制,使高階主管能全面掌握公司各區的能源使用情況,從而有效督導各部門落實節能管理,達成年度節能減碳目標。
機房建築採用了多項創新設計,其中包括利用自然通風散熱,取代部分耗能較高的空調系統,成功將電力使用效率(PUE)從2.0降低至1.6,並以1.2為目標,致力於實現更高效的綠色機房運營。呂光欽強調,除自身在企業節能上不斷精進,未來中華電信將會推動微電網整合、伺服器虛擬化與綠色認證,把節能經驗模組化,協助其他企業複製實踐,打造可延續的節能轉型典範。
(本文由工業技術與資訊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