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 HPC 打造先進製程鏈

人工智慧(AI)正快速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並引領未來產業轉型與經濟發展,尤其是生成式AI的出現,推動雲端運算向邊緣運算的發展,加速消費性電子和智慧家庭等應用的快速變化。全球AI晶片市場高度依賴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鏈,臺灣生產超過九成的AI伺服器,在IC設計上也位居世界第二,有超過250家業者投入晶片設計,包括通訊手機晶片、資訊PC/NB晶片,以及消費性晶片等標準產品。

MOSAIC 3D AI晶片技術。(圖/工研院)

儘管生成式AI應用帶來新機會,國內許多IC設計公司對於投資雲端和高效能運算(HPC)晶片的研發仍持謹慎態度,原因是先進製程的研發成本極高,加上AI晶片技術矽智財(IP)大多由國外公司掌控,這些因素讓臺灣企業在投入HPC晶片研發時,需面臨成本、風險和資源等挑戰,可能因此錯失AI應用帶來的市場機會。

HPC是什麼?
高效能運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是指利用超級電腦和電腦叢集解決一系列列問題。

高效能運算擁有更快的計算速度、更大的負載能力和更高的可靠性;每一個單一處理的計算性都應該足夠強勁,且需要集成多個處理器,這些處理器構成一個計算機系統,處理器之間還要協同分布式計算、並行計算。

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積極投入AI和HPC半導體技術的研發,透過晶創計畫,加強AI晶片與新世代半導體技術的研發投資布局,為國內產業打造HPC共用設計資源及先進製程合作生態系,協助臺灣晶片產業降低IP使用門檻及推進先進製程研發等作法,結合半導體業與AI晶片, 成為產業創新的火車頭,帶動百工百業的創新應用。

其中AI晶片開發平台,提供具有彈性、能運行大部分AI演算法的IP,並具備完整的軟體發展工具,協助業者迅速分析AI應用演算法以及最適合搭配的AI晶片硬體架構,並與國際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大廠益華電腦建立AI設計和驗證平台,提供從晶片到系統的一條龍設計方案,讓國內業者提前進行AI晶片效能分析、設計優化與軟硬體協同設計,降低錯誤投資並縮短開發時程。

在AI晶片設計中,最重要的挑戰是提升運算效能和資料存取速度,高頻寬記憶體(HBM)雖是目前AI應用的首選,但價格高昂、產能不足且受國外廠商所主導,因此國內也在需尋求替代的解決方案。

工研院與力積電(6770)合作研發的「MOSAIC 3D AI晶片」榮獲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此晶片技術大幅縮短記憶體與運算核心之間的傳輸距離,從微米降至奈米,熱能減少至原來的十分之一,同時將資料傳輸速度提升到八倍;不僅能顯著提升AI模型的運算效能,還能在成本和能耗方面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為我國在全球AI產業競賽中奠定堅實基礎。

面對生成式AI應用,晶片算力規格大幅提升,帶動先進半導體製程需求,因此工研院開發小晶片(Chiplet)技術,將多個不同製程節點的小晶片,透過異質封裝整合以擴展晶片規模、運算能力,以靈活搭配多種應用場景;這項技術讓晶片開發成本下降,讓中小型晶片設計業者能以較低門檻涉足高階AI晶片,延續開發動能。

在政府研發資源引導產業創新的支持下,工研院積極投入半導體前瞻技術的研發,並透過與產業界的密切合作,使臺灣實現在AI晶片和高效能運算領域的國產化,提升整體產業的競爭力和自主性。

 

(本文由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