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和貝索斯增加創意的方法:洗碗!?

比爾蓋茲和貝索斯最近因為蓋茲的家事,又被拿來比較。他們兩人除了都是科技界的富豪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共同點:他們都喜歡洗碗!現代人工時很長,所以想盡辦法讓家務變得更輕鬆。於是,洗衣機、洗碗機、以及最近非常流行的掃地機器人,變成了我們最好的幫手。但是,比爾蓋茲和貝索斯為什麼對這些瑣事甘之如飴?

比爾蓋茲和貝索斯是科技界的兩大富豪,常被拿來相互比較。(圖/Wikimedia)

洗碗讓我們練習「正念」,感覺對人生有「掌控」

世界首富貝索(Jeff Bezos)在 2014 年的一場訪問中說到,他每天晚上都會負責洗碗。他甚至笑說這是他最「性感」的時候。貝索斯總共擁有約 1500 億美金的資產,以他富有的程度,實根本不需要洗任何的碗。 但是為什麼他會持續做這件事?

根據一些有關「正念」的研究顯示,專注於洗碗的人,不但能夠降低緊張的情緒,而且還有助於產生新的「靈感」。

專注於洗碗的人,不但能夠降低緊張的情緒,而且還有助於產生新的「靈感」。(圖/123RF)

而根據美國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在 2015 年的研究,我們在焦慮的時候,反而會把清潔工作做得更細緻。因為,在飽受壓力時,我們喜歡進行一些不停重複的行為。研究人員發現,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感覺有「掌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很多無法掌控的事,而這些事將會導致我們產生「焦慮」。但是,只要沒有妨礙到我們日常的生活,這些「焦慮」都是正面的。因為,它會讓我們關注最在乎的事(因為在乎,所以才會產生焦慮),進而激勵我們去完成這些事。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為這些因焦慮而產生的能量,找到適當出口,它就會引起很多不安的情緒。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透過「做家務」這些重複行為,來告訴自己「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降低心中的焦慮。

貝索斯貴為世界首富,每天一定會面對非常多的挑戰。他會願意洗碗,或許正是要透過洗碗,排解心中的焦慮。

腦袋在做瑣事時放空,才會得到更多新靈感

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竟次於貝索斯的比爾蓋茲,不但每天洗碗,而且還樂在其中!在一次的訪問中,蓋茲承認,大部份人知道他喜歡洗碗,都會覺得驚訝。但就算有人想要幫忙,蓋茲還是情願自己來。

兩位世界首富都愛洗碗,或許是為了為「焦慮」找到出口,但也可能是為了要提升「創意」!

不管是管理最大的電商(亞馬遜)或是知名的慈善事業(蓋茲基金會),貝索斯和蓋茲一整天都要不停的思考、下決定、以及參與無數的會議。不管他們多麼精明能幹,大腦也需要在這些緊密行程之間,找一個喘息的空間。而洗碗,或是其他動作不斷重複的家務,正好提供了這個機會。

很多創意專家認為,在大腦能夠放鬆的時候,我們就有機會開始做「白日夢」。一些平常沒有想過的可能性、創意都會在這個時候浮現。相信大家都會試過,在做家務、或是泡澡時,忽然得到新的靈感。

而歷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科學家阿基米德 (Archimedes) 的 Eureka(希臘語中代表「我找到了」)時刻。阿基米德在泡澡的時候,大腦盡情放鬆,因此才會靈光乍現,想到了浮力與質量的關係,於是大喊:「Eureka! Eureka!」。後來,這個發現也讓阿基米德寫出了《浮體論》。

貝索斯與蓋茲能夠在科技產業中,領導各自的公司不停的為客戶提供新的產品與服務,或許正是因為他們在晚餐後洗碗的時間,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靈感。

整潔的環境讓我們感覺快樂,減少壓力的產生

除了洗碗,社會經濟學家 Randall Bell 在花了 25 年研究成果人士主要的特徵時發現,早上起床時會整理床鋪的人,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比沒有這樣做的人,高出了 206.8%!

行為學家認為,我們的潛意識會將「整齊乾淨」的空間和「積極情緒」例如:快樂、平靜,幸福感產生關聯。而「髒亂」則是與「消極情緒」(混亂、緊張、煩躁、憂慮)聯繫在一起。

因此,早上整理床舖的人,會有更高生產力、更能夠感覺幸福、以及遵守設定好的預算,導致他們有更高的成功機會。

2010 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也顯示,在髒亂環境生活的人,血液內的「皮質醇」(又被稱為「壓力荷爾蒙」,是一種人體因為壓力而分泌的激素)指數都會偏高。這是因為,我們會覺得「髒亂」代表著「未完之事」,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令人不安和以及有壓力的。

所以,做家務不但在「當下」為我們釋放壓力,也會因為居住環境變得「整齊」,讓我們能夠持續保持在低壓力的狀況。

雖然我們不是貝索斯或者蓋茲,沒有他們那麼多壓力需要處理。但是,下次在做家務時,我們可以改變一下思考模式,讓這些平凡的工作成為我們練習「正念」與提升創意的好機會。

或許它不會馬上讓我們變得更成功,但最少我們能夠更正面的看待這些無法擺脫的瑣事。

 

(本文由創新拿鐵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