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能效新工法 高效深度節能新解方

在邁向淨零的關鍵時刻,能源效率提升為企業與建築設計的核心策略。從建築設計導入通風採光與高反射塗料、製造端運用AI智慧排程優化熱處理流程,到企業導入能源管理系統進行即時用電監控與預測,各界正積極投入創新能效新工法,打造高效節能的新解方,為產業轉型與永續發展開拓出更具韌性的道路。

工研院與內政部建研所、研華、三葉造漆、復盛、億鴻系統科技,聚焦創新能效工法,尋求高效節能新解方。

邁向淨零排放的過程中,能源效率提升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解方。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鄭名山指出,企業與社會可從3個面向強化能源效率,包括「降低需求」、「高效率設備導入」及「智慧能源管理」。首先,在降低需求方面,可從行為改變與建築設計著手,透過新的商業模式與措施,可以改變行為減少能源消費,在建築方面則可導入良好的通風、採光與隔熱設計,或透過創新建材減少耗能。對此,工研院開發具高反射率與耐候性的建築塗料,可有效降低建物溫度與空調負載。

第二個策略是導入高效率設備。以LED照明與一級能效冷氣為例,雖已在市場廣泛普及,但技術仍持續進步。鄭名山指出,過去全球照明約占總用電的12%,如今已降至10%以下。工研院亦研發磁浮式冰水機,可提升中央空調系統30至40%的能源效率,進一步強化效能。

第三個則是智慧能源管理,透過AI與能源管理系統(EMS)優化整體用電結構。透過用電可視化、模擬預測與即時控制等方式,來提升設備協同效率,以工研院協助連鎖超商導入AI節能控制系統為例,能即時調節冷凍冷藏櫃、冷氣與風扇運作,精準節電並降低營運成本。在大型建物,AI可協調中央空調系統中冰水主機、水泵、冷卻水塔與送風系統等多台設備運作,自動運算出最節能的運轉方案。

工研院綠能所所長劉志文進一步指出,在現階段仍倚賴火力發電的情況下,每節省1度「灰電」所帶來的減碳效益,甚至高於新增1度綠電,且同時可以避免電力傳輸損耗。他強調,節能的本質是「用更少的能源,完成更好的工作」,並舉高速公路從人工收費轉型為ETC電子收費為例,透過數位轉型讓車流不中斷、節省燃油、降低人工與空調耗電,是節能與數位融合的實踐典範。

建研所推動節能制度全面落地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從建築能耗角度提出建議。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建築物碳排量占總碳排的37%,若建築部門未能有效節能,將難以實現整體淨零目標。為此,政府自2023年7月1日起,已針對新建的政府辦公與服務類建築,明訂須申請建築能效評估,並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此政策將在2026年7月1日前逐步擴及所有公有新建建築。

目前已有231件建築提出申請建築能效評估,審查通過者達136件,其中72件符合「近零碳建築」標準。王榮進指出,政府正同步啟動兩大旗艦計畫,涵蓋「公有建築節能改造」與「民間建築深度節能推動」,預計將帶動節能技術與服務需求快速成長,促進整體建築業邁向綠色永續。

研華一站式iEMS AI+智慧化與低碳化解決方案助力產業淨零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協理林美真分享,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包含淨零、ESG、碳中和、人力短缺、原物料上漲等多重壓力。研華許下「永續地球智能推手」願景,運用累計41年的AIoT技術,打造一站式從ESG永續報告、碳盤查、能源管理、製程機台與公用設施管理、AI控制節能、AI設備健康預測、製程整體機台稼動效率等智慧化與低碳化解決方案,協助商業產業與製造產業淨零轉型。

同時,研華也在前述各解決方案中融入生成式GEN AI技術搭配運用整合平台、數據、知識庫建立,提供智慧能源助手、節能助手、設備助手、維保助手,讓產業輕鬆透過線上詢問的方式,即可取得所需要數據、資料、解決方案、維保作業程序等。研華整體方案有效協助企業提升管理效率、節省人力、降低能源使用、減少原物料浪費、提高設備的使用性與延長壽命;最終協助產業降低人力成本、能源成本、維護成本,增加產業競爭優勢與協助產業邁向淨零永續。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協理林美真。

三葉造漆以材料創新推動綠建築

塗料雖常被視為建築外觀元素,但三葉造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麗卿指出,現代塗料已在節能扮演關鍵角色。建築能耗主要來自施工建造與後續營運,建造若採用傳統石材,其開採、加工與運輸過程會造成大量能源消耗與碳排放,改用水性塗料不僅能減少建材碳足跡,還能兼顧外觀質感與環境永續,根據實測數據顯示,水性仿石塗料的碳排放量僅為天然石材的四分之一,且具備防水、應對劇烈天候變化與美觀功能。儘管臺灣建築外牆仍普遍偏好使用磁磚與石材,但現代塗料技術已具備防水與仿材質的雙重功能,不僅能營造出石材的質感,亦提供更具彈性的建築設計選擇。

營運階段方面,三葉造漆也積極推動隔熱與高反射塗料應用,以減少建築物吸熱、降低空調負荷,進而達到節能目的。林麗卿舉例,三葉造漆有一項創新的相變材料塗料(PCM),白天可吸收太陽光、夜間自行散發光線達到照明效果,實現節能與照明雙重效益。林麗卿相信,未來塗料將是建築節能鏈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環。

三葉造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麗卿。

復盛創新節電產品提升效能

復盛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黃詣超指出,在許多公共與商用的空間中,空調占總用電的比例高達50至60%,因此,若要做到深度節能,首要任務就是提升空調設備效能。復盛針對空調與空壓系統推出多項創新產品,如超高效的液冷雙永磁雙段空壓機、高效無油鼓風機、磁浮離心冰水機與高溫熱泵,皆在效能與環保之間取得良好平衡。

其中,與工研院合作研發的磁浮離心機冰水機,採用新型低碳冷媒R1234ze,不僅符合1級能效標準,更可降低30%以上能耗,並且GWP=1的新環保冷媒可大幅降低碳足跡,已成功應用於台北的文創園區、大型商辦與海外市場。黃詣超強調,節能不單重視設備效能,而是從產品全生命週期著手,透過整體系統設計和冷媒的精準選擇,是能夠兼顧設備節能與碳足跡的最佳解方,以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最佳投資。

富勝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黃詣超。

億鴻雙軌策略 結合五能發揮三贏綜效

專注於智慧能源管理、結合AIoT技術研發深度節能e-FOM平台,並提供客戶即時用電監控與能效優化服務的億鴻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豪直言,最常遇到客戶問到:「節能系統到底能省多少錢?」因此,唯有整合智能、創能、充能、儲能與節能等五能方案,並搭配金融工具與保險制度發揮綜效,才是真正具備市場吸引力的整合解方。

億鴻堅持以績效為導向的營運模式,確保業主、供應商與投資人皆能獲得實質收益,實踐「三贏」的合作價值。張家豪舉例,透過億鴻的「虛擬電廠」與「表後微電網」雙軌策略,將發電、儲電、節電與AI控制系統整合於企業廠房或社區建築中,不僅有助於企業建立自有的能源彈性體系,更能滿足客戶能源自治與彈性調度的需求;此外,億鴻亦與工研院合作,取得全球唯一的「節能保單」,企業若落實節能、用電不超標,保險公司將予以理賠,提供投資保護機制,吸引更多投資人與企業願意投入經費,升級節能設備。

億鴻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家豪。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