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在地化與多元文化是AI語音變革的機會

科技部提供三千萬元舉辦「科技大擂台」,全力發展語音「辨識」與「理解」核心技術,加上行政院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若能進一步納入在地應用的構想,將孕育台灣人工智慧語音應用生態,驅動產業價值鏈創新發展,收一石二鳥之效。

「ITRI語音助理」語音轉文字及語意分析技術,使用機器學習,強化語意邏輯學習能力,並可與物聯網平台串連,共同建立智慧生活生態系。(圖片來源:工研院)

近期市售語音助理產品推陳出新,人機語音互動介面流行。繼亞馬遜Echo、谷歌Home等智慧音響上市,蘋果六月初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也發布HomePod產品,預計年底前發售。頓時,語音助理技術平台再次成為產業間熱門的話題,目前重要的智慧語音平台包括:亞馬遜Alexa、谷歌Assistant、蘋果Siri、微軟Cortana及三星Bixby等,各方看好未來智慧家庭語音服務商機。

人工智慧(AI)正掀起語音介面技術變革,將聚焦於應用情境脈絡的「理解」,多種感知融合、物物或人物間「互動」,將是帶動新一波自然語音處理技術變革的重點。近來李開復曾說,自然語言「理解」到平台化使用還有十萬八千里路,即可明證其技術的挑戰性。

而標竿Nuance聚焦汽車語音助理平台發展,已具應用特色與市場地位。聚焦在駕駛與乘客語音的互動應用。

國內產學研在深度學習演算法、視覺影像辨識、自然語音處理以及多種感知融合等技術上也具相當基礎,台灣可以在地「多元文化」華語應用需求,導引新一波產業價值鏈創新,尤其可專注在智慧製造、醫療照護、智慧交通、政府公共等服務需求殷切之領域,以實際場域來淬鍊解決方案。

談到智慧家庭商機,不論是白色或黑色家電產品或是應用服務等,都是台灣廠商共同的痛,主要是台灣缺乏廣大的內需市場或享譽國際的家電品牌,也沒有豐富的雲端內容平台,因此很難主導「智慧家庭」應用生態。雖然目前全球推出的語音助理產品,大多定位在智慧家庭範疇,但未來將擴散至各垂直市場領域,我國宜及早布局。

(本文經鍾俊元授權轉載,刊登於聯合報《AI語音變革 台灣的位置在哪裡》)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