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運算及巨量資料對近十年間全球消費行為及產業供應鏈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而隨著行動雲端、巨量資料分析技術的成熟,物聯網應用服務也即將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未來在物聯網的洗禮下,幾乎所有產業亦將大幅改變其結構與樣貌。
以保險業而言,可能在數年後,保險公司便可運用物聯網相關技術,進行更精確的數據分析、掌握保戶的行為模式與評估其風險高低,預計可為不同客戶量身訂製最合適的保單,價格更低廉、保障更確實,強化其在保險市場的競爭力。
保險業將出現大變革
長期以來,保險公司計算保戶保費的方式頗為粗疏,對部分保戶頗不公平。以汽車保險為例,保險公司多半以保戶年齡,作為計算保費的主要參數;實際上,即使同年齡的保戶,駕車習性可能大異其趣,風險相差懸殊,以前保險公司只能依蒐集到的被保人基本資料、駕駛習慣等項目計算出應繳的保費,但這種方式其實不甚科學。現在保險公司開始使用UBI(Usage-based Insurance)彈性車險計費系統。保險公司在被保人的車輛上加裝數個感應器,蒐集駕駛人開車時間長短、駕駛經過的路況、駕駛習慣是否良好等資料回傳公司,如此計算出來的保費會準確很多。
合理的保費計算機制,應建立在深刻認識保戶的基礎上,參數除了保戶的年齡,還應包括其駕駛習性,如主要開車時間在尖峰或離峰時段,主要行經道路為鄉間道路或鬧區街弄,是否常經過易發生事故的路段,平均每次開車時間約多長,工作屬性是否常接觸酒品,是否有邊開車、邊講電話的習慣。
經此,針對不同駕駛習性的保戶,保險公司當可依其風險高低,制定不同保費的保單。其優勢在於風險較低的保戶能以較低的保費,獲得與昔日相同的保障,將可增進其投保意願;風險較高的保戶保費雖提升,卻有助於制約其危險駕駛行為,有效抑制出險率。
保險公司除了可在保戶同意下透過感應器蒐集駕駛資料,同時還可觀察駕駛人行為,若發現異狀,譬如疲勞駕駛,保險公司可即時通知駕駛人,甚至提供免費咖啡等獎勵,勸導駕駛人不要進行危險駕駛行為。另一方面,車上裝了感應器的駕駛行為也會比較謹慎,如此便可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減少理賠案件、對表現良好的被保人提供保費減免,使保戶、保險公司皆蒙其利。
同理,若是壽險,保險公司應深入檢測保戶的健康情形與疾病史;若是房屋險,保險公司應徹底查驗房屋狀況。此後,保戶為了降低來年的保費,勢必更加珍重自愛,慎用車輛、房屋,形成正向的循環。
新金融商品湧入市場
從物聯網衍生的巨量資料分析,不僅將劇烈衝擊保險業,對其他金融次產業的影響必定將愈來愈巨大。日前,阿里巴巴推出「芝麻信用分」,以遠低於銀行的利率,貸款給淘寶網的賣家,讓中國眾銀行幾無招架之力。
「芝麻信用分」實為淘寶網賣家的信用評等,因淘寶網為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阿里巴巴對淘寶網賣家的財務狀況、出貨速度、買家評價、前景榮枯,自瞭若指掌;雖貸款利率較低,但因每一筆貸款無不經過精算,風險皆在可控制的範圍內,仍有利可圖。
不過,「芝麻信用分」僅適用於中國等後進國家,卻不適用於台灣。其差別在於台灣的銀行普及率高,且聯合徵信制度完善,銀行依照申辦貸款者的信用資料,決定是否放貸及貸款額度;但在中國除了城市,其他地方罕見銀行,銀行之間尚無聯合徵信制度,許多中國人並無信用資料,「芝麻信用分」遂成為向銀行借貸無門者的最佳籌資管道。
然而,金融業應用物聯網科技發展金融科技,仍存在兩大瓶頸。首先,與不斷求新、求變化的電子業相較,金融業向來較為保守,對金融科技仍信心不足,唯有同時強化資訊安全網,方可化解疑慮;其次,諸多資料散佈在不同單位手中,金融業唯有創造出利潤共享的商業模式,否則將難以取得足夠的資料,進行精確的數據分析。
可以確定的是,金融業日後將廣泛應用物聯網、雲端、巨量資料科技,持續推出新興金融商品。屆時,金融業者計算客戶購買力高低,除了參照其信用評等,還將透過Facebook等社群網站,評估其社經地位、社會聯結強度,倘若其頻密往來的對象,多為政界、商界高階人士,將可大大加分。而台灣除了正發展相關技術,接下來的關鍵是要找出可獲利的商業模式,同時也要積極育成產業界的成功案例,以激勵年輕人投入相關技術的發展,讓台灣物聯網產業可以與全球趨勢接軌,並於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
(本文經闕志克同意授權轉載,並於2016/08/19刊登於「經濟日報《物聯網浪潮 金融業快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