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海,將12家醫院中的2家打造為醫學中心,2家學校成為國際一流大學,聘任2位諾貝爾獎得主擔任講座教授、顧問,將校院研發成果技轉8家衍生公司及產品化,其中3家上市櫃,設立臺灣中部唯一的大學生醫園區,邀請3位普立茲克獎得主設計國際級美術館和體育館,提升臺灣國際地位。

從醫師、院長到董事長,蔡長海是臺灣少數將學術、研究、臨床與產業、藝術連結在一起的關鍵推手。來自嘉義布袋小漁村,從小就展現堅韌的意志力,立志做一些人生有意義的事。他以永不停止的奮鬥精神,成為橫跨醫療界、教育界、產業界的巨人,提升臺灣建築與藝術,開拓更寬廣的舞台,創造不平凡的人生。
攬才助攻 成就2醫學中心與一流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是蔡長海的母校,他從小兒科醫師做起,5年就升任中醫大附醫院長, 2001年接任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董事長,將教學型大學轉為研究型大學。同年,創辦亞洲大學,培養健康、資訊、管理等專業人才。
蔡長海讓中醫大附醫3年從區域醫院升級為醫學中心;更讓中醫大在5年內進入世界五百大。原本這兩項任務預計5年和10年內完成,他認為提早達標的關鍵,就是「人才」。蔡長海相信,「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但有好的人才,就能變成24+N小時。」因此,他求才若渴,對苦心邀請來的人才視若珍寶。
在醫院端,原先中醫大只有臺中和北港2家附設醫院,但蔡長海認為人才還是不夠,「有量才有質,10個人可能有2個優秀人才,100個人就有20個優秀人才。」要讓人才有發揮空間,就需要更多醫院,於是他開始建構醫療體系、延攬權威名醫,首先將中醫大兒童醫院升級為醫學中心級兒童醫院,如今中醫大和亞大共有12家醫院,遍及臺北、新竹、臺中、雲林、苗栗、臺南、霧峰、豐原等地。
在學校端,先後請來前教育部長黃榮村、中研院院士李文華、全球癌症研究排名第一的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副校長洪明奇擔任校長。目前中醫大聘任2位諾貝爾獎得主,1位擔任講座教授,1位擔任顧問,有17位中研院院士擔任專兼任教授,在國內醫學院實屬罕見。
今年,中醫大獲《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2025世界最佳大學》第319名,臺灣第2,僅次臺大,私大第1;《US News 2026全球最佳大學》第314名,臺灣第2,僅次臺大,私大第1。
也是唯一獲教育部「中醫藥、新藥、癌症」三大特色研究中心的私立大學。國科會去年兩項「T Star Center」計畫,其中之一即由中醫大領軍的「T-STAR國家癌症研究計畫」,結合中研院、國衛院、臺大等頂尖機構,希望奠定臺灣生醫及生科領域的國際地位。
亞大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2025世界最佳大學》第453名,臺灣第6;《US News 2026全球最佳大學》第703名,臺灣第6、私大第2,二項評比均為非醫學類私大第1。目前,除亞大附屬醫院、附屬獸醫教學醫院之外,還有附設豐原醫院暨長照機構與公托中心,預計2026年底完工,提供更全面的醫療及照護服務。
推動智慧醫療 獲美國HIMSS最高榮譽
蔡長海早就看好AI潛力,2017年成立AI中心,現更名為AIR(AI + Robotics)中心。他認為AI是輔助醫師診斷很好的工具,例如醫師用肉眼判讀骨齡要花5分鐘,用AI只要1秒鐘,準確率高達97%。心肌梗塞的病人上救護車,能立即用AI診斷,將病況傳到急診,病人到院後馬上治療。依國際標準,心肌梗塞的黃金救援時間是90分鐘,AI救援只要46分鐘。
在蔡長海積極推動下,中醫大附醫獲選為《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世界最佳智慧醫院;更拿下美國HIMSS智慧醫院頂級榮譽「戴維斯卓越獎」,是亞洲唯一獲獎醫院;HIMSS「數位健康指標DHI」全球冠軍,為臺灣首次在HIMSS被評選為全球第一的智慧醫院。
鼓勵技轉產品化 3衍生新創上市櫃
蔡長海鼓勵老師、醫生、研究人員合作研究,更積極鏈結產業,強化研發、專利、技轉(Paper、Patent、Product;3P)模式,將研究成果落地,創造產學雙贏。
事實上,生技產業投資期長,新藥研發動輒10年以上,投資人常因此卻步,但蔡長海口碑好、人脈廣,旗下醫療、學術研究成果技轉業界,中醫大現有18家衍生企業。2016年起迄今,已催生3家公司上市櫃(IPO),包括:專注細胞治療的長聖生技、專攻數位醫療的長佳智能、開發三特異性抗體與外泌體新藥的聖安生醫,3家公司合計市值超過200億元,已回饋學校15億元以上,還有正積極開發醫療照護機器人,預計今年9月有產品上市。
打造卓越生醫產業與國際級生醫園區
串聯產學研還不夠,蔡長海打造臺灣首座及中部唯一的大學生醫園區,匯聚學校衍生企業,也歡迎優秀產業進駐,並且與國際合作,包括與日本京都大學合作設置全球第13座On-Site Lab,專注癌症、再生醫療、先進藥物開發。與NVIDIA合作設置基因體暨新藥開發研究中心,引進6部最新AI超級電腦,透過AI高度運算,投入幹細胞、免疫細胞、外泌體、數位醫療等研究。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商談合作,爭取NIH亞洲據點落腳於此,也和麻省理工學院討論成立數位醫療研究中心,屆時將呈現百花齊放的榮景。
蔡長海感性地說:「自己出身嘉義布袋貧窮漁村,非常感謝臺灣公平的聯考教育制度,讓他翻身與成長,現在是他回饋的時候」。蔡長海指出,臺灣生醫產業匯聚眾多優秀人才,醫療水準世界領先,他看好臺灣潛力,有機會讓生醫產業幫助提升臺灣的經濟,更進一步維護臺灣的安全,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他也期待與工研院合作,加快目標實現。
邀3普立茲克得主 為臺灣打造經典地標
今年5月,由普立茲克獎得主蓋瑞(Frank Gehry)設計的中醫大美術館舉行動土典禮。蔡長海說:「我等這一刻等了20年!蓋瑞今年96歲了,他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親口說這座美術館是他近10年最好的設計!」蔡長海熱愛藝術,收藏很多藝術品,並走訪世界各國的美術館,他認為,世界一流的城市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醫學中心、美術館,亞大附屬現代美術館也是蔡長海邀請普立茲克獎得主安藤忠雄設計,並邀請西班牙建築團隊RCR Arquitectes設計中醫大體育館暨學生活動中心,藉由世界級大師的作品,讓世界看見臺灣。
鼓勵年輕人利他 對社會做出貢獻
蔡長海鼓勵年輕人勇於改變、積極創新、追求卓越,做世界的領航者,更重要的是利他,對社會有貢獻。他回憶起26年前的九二一地震,半夜直奔醫院急診支援,面對陸續湧入的上千位傷患,深刻感受到醫者的責任與使命,「當醫師很辛苦,但是可以救人,下輩子我還是要當醫師。」
蔡長海敢於追夢、勤於圓夢,他的意志與耐力過人,以20年光陰,說動世界級建築大師在臺灣留下經典之作;也能花40年時間,打造囊括「醫療、教育、生醫產業、建築藝術」的王國。
他說:「我以擁有最菁英的團隊為榮,感謝校院及衍生企業同仁的支持,我希望能為臺灣做更多的事,和大家一起追夢,拯救更多的人!」他所擘畫的願景已造成迴響,為臺灣帶進活水,宏偉的藍圖已見成效。

(本文由工業技術與資訊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