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居家檢疫者累慘基層?這款手機App,把里長防疫工作自動化

臺灣防疫表現良好,其中一大關鍵,在於確實落實居家檢疫、隔離。不過,卻辛苦各地基層里長,以台北市來說,居家檢疫人數近期平均約在1萬人上下,里長光是每天兩次播打關懷電話,就可能花費4~5小時。

為減輕基層里長負擔,工研院開發出「智慧關懷居家管理系統」,讓整套關懷流程自動化,同時大幅提供精準度,如何做到?

臺北市居家檢疫人數,平均約1萬人上下,為了減輕基層里長負擔,工研院開發出「智慧關懷居家管理系統」,讓整套關懷流程自動化,同時大幅提供精準度。(圖/123RF)

里長不必再播電話,一支手機掌握檢疫者行蹤

為了確認檢疫者確實待在家中,里長需主動致電關懷對方健康狀況。目前主要有兩大問題。

首先,是里長每天工作量大增,每天需花上數小時打電話追蹤,此外,目前透過手機基地台,定位檢疫者所在位置,有時會出現數公尺到數百公尺的誤差,這類誤報造成警方奔波。

工研院開發的「智慧關懷居家管理系統」,這是一款手機App,里長第一次拜訪檢疫者時,請對方下載,App會主動跟檢疫者互動,將資料定期回傳,把過去里長記錄的工作全部自動化。

結合GPS定位,避免檢疫者趴趴走

為解決基地台定位失準問題,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這款App在定位時,除了透過基地台訊號,還會結合WiFi、陀螺儀、GPS定位,提高精準度減少誤報。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解釋,透過手機內的陀螺儀,可以判斷檢疫者是在跑步、步行或搭車,若出現不符合居家建議的移動軌跡,表示檢疫者可能離開家中;至於WiFi、GPS訊號則用於強化定位精準度。

導入人臉辨識識別身份,不留個資

里長過去在關懷時,最怕接聽電話的不是檢疫者本人,或本人跟手機沒有在同一個地方。

為了杜絕此類情況,在關懷時間時,系統會先要求檢疫者透過人臉辨識、指紋確認身分。同時系統會自動排程,播電話給檢疫者進行關懷訪談,且透過手機視訊前鏡頭將影像記錄下來,確保人跟手機是在一起的。好處是,可以降低人工負擔,以及對民眾生活的干擾。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表示,這套系統不會記錄任何個資,只會留存關懷當下,所錄製的影像,當檢疫者隔離結束時,系統會將影像全部刪除。

闕志克解釋,這款App是針對檢疫者做開發,將過去里長整套關懷的流程自動化,系統會定期自動撥打關懷電話,並將資料回傳紀錄,里長在晚上時會收到LINE訊息通知,統整當日關懷情況,若檢疫者都沒有異狀,里長則什麼事都不必做,沒有新系統學習門檻的問題。

「智慧關懷居家管理系統」上周已經在工研院完成測試,闕志克表示,預計最快下周可以上線, 能量可以服務約一萬名檢疫者 。他補充,工研院自行研發的「虛擬化App服務平台」,適用所有手機版本,後台可以集中控管App版本,用戶也不需要繁更新App。

他強調,這套系統跟現行中央的關懷機制,可以做到互相互補、改善精準度,兩者不衝突。上線後,將開放有興趣的縣市政府申請採用,由於系統都建置在雲端,有興趣導入的地方政府,不必投資硬體設備。

 

(本文由數位時代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