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真好!」劉文雄博士回台擔任工研院院長

工研院的45周年很不一樣!新院長、同時也是IEEE院士的劉文雄博士,在4月中旬走馬上任。這肩負的不僅是工研院的發展,更要帶領台灣產業在國際開拓新藍海,新任院長劉文雄表示,未來將以「優勢平台戰略」,研發方向一定要聚焦市場需求,扮演產學研樞紐、接軌國際,同時積極配合國家政策、讓人民有感,帶領台灣產業迎向國際挑戰。

旅美35年的劉文雄博士回台擔任工研院院長,將運用他在產學界豐碩的經驗,引領台灣開拓新藍海。

儘管眼前充滿許多未知的挑戰,旅美35年的劉文雄只考慮一個星期就決定接下這個重擔。「回家真好!」劉文雄表示,能夠回台一切都是緣分,這次感謝各界的支持與幫忙,工研院未來會著重在與產業之間的橋樑角色扮演。

劉文雄1981年從台大電機系畢業,兩年後便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電機及資訊工程,短短4年拿下碩、博士學位,並在當地就業與創業。雖然一直在美國業界打滾,劉文雄與台灣產業之間仍有合作,曾擔任過行政院電力系統總體檢小組委員,也是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顧問。

其實,劉文雄就走上電力這條路不是偶然。他的父親也是台大電機系畢業,更是台北市配電線路地下化的推手。當劉文雄告訴父親他要接任工研院院長的時候,父親先是沉思了一會,只告訴他一句:「這個位子不好做,要做,就要做到好。」同時,他也很感謝太太無私的支持,願意放棄在美國的工作,隨他一同回國、為台灣產業效力。

除了能源專業,劉文雄對於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新創公司均有實務經驗,他認為,「市場」才是決定研究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不能閉門造車。工研院除了將聚焦市場需求,也會扮演產學研樞紐、強化國際接軌合作,同時以技術整合的優勢平台,促進台灣產業升級轉型。

劉文雄認為,「人」是台灣產業最重要的資源,工研院也將持續強化跨單位、跨領域合作,以矩陣式模式做彈性運用,讓人才的發揮空間最大化。

目前台灣正站在產業發展再創或邊緣化的路口,劉文雄以IBM前執行長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帶領公司浴火重生的故事為例,台灣是個孤島,一定要團隊合作才突破重圍,以工研院的角色來說,應該配合政府的中長期發展,做出短期的考量與目標,要讓人民有感。至於政府目前期望重點發展的智慧電網,劉文雄則認為,可以參考德、日的作法,先從智慧社區做起。

劉文雄並強調,台灣很小,在價錢上一定拚不過其他大廠,甚至是「紅色供應鏈」,所以一定要找出自己的藍海策略,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同時「工」、「商」要結合,應用在「人」身上,這才是工研院應該做的。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