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鬆綁法規 幫遠距照護開路

高齡化社會來臨,未來面對樂齡族群醫療照護需求持續攀升、醫療支出費用高漲的態勢下,各國相繼提出因應措施與創新服務。其中不乏以小規模推動遠距醫療服務,但多受限於醫療法規規範、民眾就醫權益、診斷精準性、責任歸屬等議題,無法大規模實施。日本在2015年針對遠距醫療法規進行解釋,在特定情況規範下,以民眾權益與安全性為考量,鬆綁某些規範,兼顧效率與給付合理性的作法,值得持續關注。

從日本的發展經驗,明顯看到高齡醫療照護逐漸整合。透過資通訊技術,整合醫院與居家場域,藉由相關廠商串連資訊、延續服務。此外,遠距醫療和醫院、保險息息相關,要真正推動產業發展,需要保險體系配套推動服務。

日本在2016年針對給付已有相關修訂,讓醫院願意推動遠距醫療服務,民眾健康醫療品質獲得保障,亦有助於提升醫療品質醫病關係。

以居家氧氣治療與呼吸中止症(CPAP)治療為例,居家氧氣治療是針對病情安定的病患採取在家接受氧氣治療的措施,由於病患需要在家使用相關器材,維持生理功能或達到治療效果,以往受限保險給付規定,病患每月至少回診一次,保險才給付醫院CPAP 治療的管理費點數和機器租用費用。

因為當病患未到醫院接受醫師診斷、也未有相關數據證據佐證,即無法計算出機器費用和診療管理點數,也無法給付業者機器租用費用,因此會讓非必要的就診次數大幅增加。

重新擬定的新給付規定,透過器材傳輸相關管理數據,病患回診時間可延長為每三個月一次,回診時的給付點數,將包含當次診療點數與遠距監測指導管理的點數,可將未回診期間的機器使用費用納入當次給付中,就可大幅減輕醫護人力與病患非必要就診的次數和成本。

這項新措施顯示,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將朝居家醫材的數據可視化,即如何讓居家醫材的治療效果能透過數據呈現與追蹤管理,並連結到醫院端,達成居家病患的照護品質。其次是醫院用醫材居家化,如何將治療儀器移至家中實施,及器材使用之結果的可視化也是重點,包括:氧氣治療、CPAP治療、復健治療等,讓居家治療狀況隨時回傳醫院端,透過數據呈現出治療狀況、串連醫院與居家資訊,以延伸醫療照護服務。

(本文經張慈映授權轉載,同步刊登於經濟日報《日本鬆綁法規 幫遠距照護開路》)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