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軌衛星成為護國群星

口述/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執行長陳立偉 整理/葉思諾

低軌衛星將成為下一個產業領航員,引領臺灣航向星際商機。相較於高軌衛星,低軌衛星需要更快速及先進電子化組件,而這正是臺灣企業的專長,積極布局,接軌國際,未來將成為臺灣下一個護國星群。

低軌衛星商機在全球迅速竄起,發射產業如同火車頭,把製造出來的衛星發射到太空中,並創造後續的地面設備與應用服務,帶動整體產業往前走。(圖/123RF)

低軌衛星商機正在全球迅速竄起,根據2022年數據顯示,全球太空衛星產值約3,861 億美元,其中約73%屬於衛星產業。衛星產業分為4個次產業,包括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與應用服務,其中發射產業就像是火車頭,把製造出來的衛星發射到太空中,並創造後續的地面設備與應用服務,帶動整體產業往前走。

過去10年,全球衛星數量從約1,000顆成長至近8,000顆,主要成長力道來自於低軌衛星,因為高效率的發射成本與技術創新,低軌衛星數量足足成長7倍。

馬斯克掀起全球低軌衛星發展狂潮

最為人所知的低軌衛星公司就是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的另一家公司SpaceX以及其子公司全球衛星寬頻服務星鏈公司(Starlink),過去幾年,馬斯克無疑掀起一場太空大戰,實證火箭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也將一次發射可攜帶的衛星數量提高至60顆以上,大大降低了成本。相比之下,過去發射1顆衛星的成本可能超過數百萬美元,而現在僅需不到1,000美元。

除了發射成本大幅降低,低軌衛星的另一優勢在於尺寸較小、重量較輕。與高軌道衛星相比,低軌衛星的軌道距離地面較近,約為500公里至2,000公里之間,因此不需要大體積的衛星。這使得低軌道衛星的設計更加容易,且相對更為經濟實惠。低軌衛星的市場需求也很廣泛,除了傳統的通訊應用外,還具有應對災害和偏遠地區通訊需求的優勢。在一些偏遠地區,光纖網路的建設成本高昂,而衛星通訊則成為更具成本效益和可行性的選擇。同時,由於通訊功能不會因為地面設施被破壞而影響的超強韌性,也讓衛星在災害期間成為可靠的通訊工具。

現在,SpaceX已經累積發射數超過5,500顆衛星,Starlink的總訂閱數也突破200萬,市場預估,2024年底Starlink的累積用戶數將倍數成長至430萬,可見其聲勢之高。

臺灣太空產業發展逾30年 產值近百億美元

臺灣的太空事業始於國家太空中心,已有32年歷史,承擔許多國家衛星任務,臺灣也有不少高軌道衛星的關鍵零組件製造商,去年,臺灣自製的第一枚氣象衛星升空,代表臺灣的太空產業進入下一個里程碑。

低軌衛星技術的興起帶來臺灣企業的轉型契機,相較於高軌道衛星,低軌衛星需要更快的替換和更先進的電子化組件,這正是臺灣企業的專長,太空產業迅速擴大,從原來的4、50家增加到了超過120家。

這些廠商不僅在地面設備領域有所突破,在衛星電子組件方面也展現出新活力。在美中敵對的局勢下,SpaceX擴大下單給亞洲製造商,連帶讓臺灣的太空產業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整體產值從2020年的6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近100億美元,其中超過7成4的產值來自地面設備領域,衛星電子組件領域也正積極拓展,提升獲利。樂觀的通訊業者甚至指出,低軌衛星將在6G時代取代基地台,讓全球通訊無死角,使地球表面的人類也能過著太空科技生活。

臺灣太空形象館 現身全球最大衛星展

今年3月,我應邀至美國華盛頓特區參加美國衛星展(Satellite 2024),擔任其中1場論壇與談人,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太空衛星展,今年展會有近2萬人次、3百多家廠商參展,臺灣已經連續3年參與盛會,由工研院、國家太空中心、企業界一起建立「臺灣太空形象館」,展出包括多軌道天線和多頻道整合設備在內的新型衛星設備,反應出臺灣企業在技術上的進步。

論壇中與其他國際企業代表一起討論,臺灣企業如何與國際企業合作發展低軌衛星技術。我認為,臺灣科技業者可以從2種不同的切入角度來關注低軌衛星商機。第一種是人工智慧在低軌衛星的應用,從前,衛星產業對於新科技態度較為保守,但低軌衛星問世後情況改變,衛星業者開始嘗試將人工智慧應用於衛星運行管理與碎片預測,以降低碰撞風險,這些新技術對於提升衛星系統的安全性和效率至關重要。

中小企業打團體戰 爭取國際嶄露頭角機會

除此之外,由於臺灣的中小型企業如要靠著單一公司力量走向國際市場,挑戰往往比較大,可以考慮與工研院一同合作加入國際戰局。工研院建立臺灣太空形象館,提供平台讓臺灣企業直接與國際客戶交流,先了解客戶需求,才能進一步發展產品。

另一個臺灣中小企業可以仰賴的資源,則是臺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這個創立4年的聯誼會,可協助企業解決技術上的瓶頸,如天線工藝對太空輻射的適應能力。政策上則透過電子報,將產業趨勢和競爭者分析的彙整提供給會員、幫助他們調整策略,也在臺灣企業與國際企業之間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最後,臺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更對會員提供財務支援,包括機器設備輸出貸款和創投投資。過去4年中,臺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舉辦近200場國際合作案例,成功推動臺灣企業與國際衛星公司的合作,充分發揮產業公協會的豐沛能量。

建立長期關係是衛星產業成功秘訣

低軌衛星市場的特色,讓許多企業對於原本神秘的太空產業躍躍欲試,藍海市場誰都能闖,我樂觀其成,但新進者仍需要注意幾件事,才不會走冤枉路。

第一個是態度。低軌衛星產業正在初創興起的階段,誰能先搶到椅子坐,誰就能占有先機、一飛沖天。臺灣企業不能一直被動地等待客戶訂單,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更積極尋找合作夥伴。如果等到大家搶完位置、業界各就各位了才開始行動,那時已經錯過先機。

我也希望臺灣業者更清楚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衛星產業,不僅技術重要、長遠穩固的信任感也很重要,因此,不要只在衛星產業追求業績數字,也必須敞開心胸尋找合適的顧問或合作夥伴,進入市場的過程才有機會趨吉避凶。

最後,千萬別忽略「持續出現在客戶的報價單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能獲得詢價,意味著公司已經得到客戶認可,並且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雖然從獲得詢價到取得訂單並非一蹴可幾的容易事,但持之以恆地努力將會帶來回報。俗話說「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當你出現在報價單上的頻率愈來愈高,在客戶心中的地位也就逐漸提升,這都是未來建立長期合作的最佳基石。

低軌衛星的商機已是不容質疑,要想成功進入低軌衛星市場,我們需要具備積極主動的態度,清晰的角色定位,以及持續的努力和耐心。臺灣半導體產業經過20年努力,終於成為護國神山,臺灣的太空產業如果繼續向下走,20年後絕對也有機會達到相同里程碑,成為臺灣的「護國群星」。

(本文由工業技術與資訊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