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研院開發的「雷射無毒多彩同步檢測技術」,能在雕刻圖案上色的同時,透過色彩的變化,檢視金屬成分是否正確,特別是用在金屬餐具上時,可為大眾健康多一層把關。
工研院開發單一雷射波長上色技術的研發,原本僅是鎖定圖案雕刻此一用途,沒想到在「無心插柳」之下,意外成就這項創新的檢測技術,工研院積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副主任洪基彬說,「在一次雷射雕刻過程中,我們發現圖案顏色與設定不同,覺得有異,經過分析發現原來是金屬材料中含有不該出現的有毒元素『錳』。」這一發現也就為原本的雕刻技術增添更高的附加價值,在為器具直接上色的同時,還能檢驗材料品質。除了檢測是否有毒外,這種獨創的雷射炫彩能力,由於需取得製程參數密碼才能獲得相同顏色,因此還能用來防止偽造。
一般來說,過去如果要檢測金屬是否有毒,必須進行金屬切片分析,不僅破壞器具本身,且分析過程耗時,得花上好幾天的時間,而工研院的「雷射無毒多彩同步檢測技術」,利用單一波長雷射產生多樣化色彩的過程,比對無毒金屬和有毒金屬的顏色變異,藉以檢測材料是否含有毒性金屬。,例如不鏽鋼若含錳過量,即可由顏色差異進行判斷為不良品。
檢測過程不需破壞金屬,且在20分鐘之內就能得知有毒與否,提供了一種簡便快速的檢測方式,不僅擴大檢測範圍、提升廠商受測意願,進一步確保大眾不受有毒金屬毒害。
由於同時兼具雕刻上色和檢測毒物的功能,此一技術已受到業界矚目。餐具業者使用相關雷射雕刻機設備,能為自家生產的餐具打上商標,並以此向消費大眾提供無毒檢測保證,更有業者發結合文創概念,在賣場提供客製個人化的圖案雕刻服務,讓消費者在現場購買餐具後,可以自行挑選喜愛的圖案刻在上面,不只是標記個人用品,也是個人風格的展現,更能確保自己沒有買到有毒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