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生活新贏家 創新科技解方打造健康臺灣

超高齡社會帶來經濟正面效益,高齡人口成為消費成長主力,全球高齡經濟規模逾1.7兆美元,臺灣有新臺幣3.6兆元市場潛力。超高齡社會需求不僅限於醫療科技,應同時鎖定長者的三大生活情境「檢測預防、診斷治療、復健照護」,打造出對應的銀髮科技及服務,才能讓長者活得健康、生活有品質。

創新科技打造對應銀髮族群服務,才能讓長者活得健康、生活有品質。(圖/123RF)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的加速,超高齡社會已不再是未來的預測,而是全世界正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2025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20億大關,而臺灣的高齡化速度更位居全球第三,2025年起65歲以上人口將達485萬,超過總人口的20%。值得警惕的是,國人平均不健康餘命高達8.5年,連帶出現醫療照護產業缺工問題及「老老照顧」成為普遍現象,更有32.21%的壯年照顧者被迫辭職,導致醫療體系運作、社會福利和家庭經濟都面臨重大負擔。

不過,超高齡社會到來也有正面效益,從經濟角度看,未來高齡人口將會成為消費成長的主要推力。據調研機構統計,全球高齡經濟規模超過1.7兆美元,臺灣更有新臺幣3.6兆元的市場潛力,顯見高齡健康產業已成為新趨勢。日前舉辦的第一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聚焦於「健康照護」、「智慧服務」和「快樂生活」三大主題,吸引200多家企業參與,展現臺灣在健康照護、智慧科技和創新醫療上的亮眼成果,也為臺灣高齡社會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工研院為呼應政府「健康臺灣」政策,也在展會中展出許多銀髮創新解方。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人口老化帶來龐大的醫療支出與勞動力衰退問題,政府對於銀髮政策也從過去只重「治療」更進而重視「預防」,工研院致力於協助長者縮短不健康存活年,並且讓長者從健康、到不健康直到離世,都能有快樂、有尊嚴、有成就感,讓長者能「健康老化」。工研院從全人健康觀點出發,將長者劃分為「健康、患病、亞健康」三類族群,設定出「檢測預防、診斷治療、復健照護」三大生活應用情境,進而設計出不同的科技解方,更貼近使用者需求。

高隱私AI照護員 提升照護品質與效率

因應獨居長輩及醫療照護機構人力不足的問題,及疫後非接觸式感測的需求倍增,工研院與澄風科技攜手運用毫米波雷達開發「高隱私AI照護員」。毫米波雷達技術有體積小、準確度高且不受氣候影響的特性,結合創新的AI熱像辨識技術,提供呼吸、心率、體溫、血壓趨勢與姿態等全方位照護資訊,利用非接觸式熱成像技術,提供去識別化的高隱私影像,能精準辨識臥床者離床、跌倒與久臥等行為,並啟動即時通報警示。

「高隱私AI照護員」設計成精巧的白色小盒子,安裝於天花板上就能與現有儀器連結,接收病患生理數據,透過無線傳輸至護理站的電子白板、手機平板,甚至工作台車上的筆記型電腦,讓醫護人員隨時隨地掌握被照護者即時狀態,當生理數據異常時迅速發出警示通知,也會在行動裝置推播,讓醫療人員能在第一時間抵達處理,可緩解臨床醫療機構的人力需求慌、降低醫護人員接觸感染、提升照護品質與效率,更能讓病患靜養、無須定時被叫醒量血壓,隨時隨地受到完整的保護。且機器安裝容易,只要在病床上方安裝傳導器,就可以將原有硬體提升為智慧化裝置,適合醫療院所、長照中心、安養機構幫助醫院的照護系統更加智慧化。

「高隱私AI照護員」設計成精巧的白色小盒子,安裝於天花板上就能與現有儀器連結,接收病患生理數據。(圖/工研院)

「傷口照護機」與「傷口照護App」 遠距照顧更便利

此外,小傷口疏於照料,往往會成為健康的大隱憂,尤其是糖尿病患的傷口難以癒合,但照護者並非一定具備醫療背景,如何照顧傷口、早期發現異狀成為關鍵。工研院研發的「傷口照護機」與「傷口照護App」成功獲得第一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年度最佳10大高齡友善亮點產品」,整套系統使用AI電腦視覺模型自動偵測和測量傷口和皮膚病變,內建的3D攝影機可量測傷口長度、寬度、深度及面積,溫度攝影機則能觀察傷口熱能分布,攝氏28度至40度皆能感測,判斷傷口是否有發炎狀態,精準收集傷口資訊後,再與傷口照護App搭配,協助遠距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快速識別傷口區域、了解傷口癒合狀態再提供適當的敷料使用建議,不僅能對症下藥,也降低醫病雙方及照護者的壓力,就算無法立刻就醫也能獲得專業建議,目前與整形外科、居家醫療、在宅醫療合作,發展AI判讀,協助診斷傷口病情。

「傷口照護機」與「傷口照護App」讓遠距照顧更便利。(圖/工研院)

銀髮智慧賦能衣 舒適按摩增肌力

醫療的照護,除了病患需求應被看見,高齡長者如何維持健康生活,更為重要,其中肌肉量可謂是健康的基底,肌肉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流失,高齡族群罹患肌少症的比例達10%到25%,長輩一旦出現步履蹣跚、肌肉無力的症狀後,更不喜歡外出活動,也導致肌耐力下降、平衡感變差,而容易跌倒、骨折甚至臥床。工研院運用創新技術幫長輩顧好肌肉,以2020年榮獲美國CES創新獎的「iStimUweaR智能衣」為基礎,設計出新一代「銀髮智慧賦能衣」。

傳統的穿戴裝置多以電線車縫,電線不耐折、易故障,也無法精準定位於肌肉的按摩穴位,工研院以轉印方式將軟排線路結合紡織材料,直接印在衣服或護具上,具耐水洗、可拉伸的特性,為智慧服飾與護具帶來新的突破。穿上衣服就有微電流能多點刺激、控制肌肉動作達到高度收縮效果,增加肌耐力的同時也能緩解疼痛,擺脫過去使用生理量測裝置或低周波儀器時,皮膚得黏上貼片的限制,且感測器黏貼位置不當也會影響效果。如今穿上衣服就可在正確位置按摩,更能貼近長輩需求,宛如貼身的按摩師,不僅可為長輩們保健肌力,容易頸肩、腰部痠痛的上班族也可使用,結合現有的低周波治療器,就能讓使用者隨時享受專業級的物理治療。

以轉印方式將軟排線路結合紡織材料,直接印在衣服或護具上,具耐水洗、可拉伸的特性,為智慧服飾與護具帶來新的突破。(圖/工研院)

肌力寶 提供全方位復健訓練

如果說「銀髮智慧賦能衣」猶如穿在身上的按摩師,那工研院新創公司福寶科技所研發的「NimBO肌力寶-關節活動訓練機」,就是隨時相伴的物理治療師。

有鑑於高齡者常受「肌少症」、「退化性關節炎」、「骨科術後」以及「神經損傷」等疾患所苦,需要時常往返醫院或復健診所,NimBO肌力寶能協助患者在家復健,一台機器即可提供全方位的復健訓練,降低長途奔波的負擔。

一般人在進行復健時,物理治療師即使在旁觀察,也只能靠經驗來判斷病患的力道、角度以及是否使用對的肌肉,難以精確量化訓練效果。而「肌力寶」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設計,它能將病人的動作量化,提供數據化分析,讓治療師能清楚知道病患還需要用多少力、擺動幅度多大、角度是否正確等細節,進而更精確地調整訓練計畫。

「NimBO肌力寶」可進行關節活動度(ROM)評估,並提供主動與被動ROM訓練和等速、等張、等長等多種模態的肌力訓練組合。復健動作如果不夠精確,很容易引發身體的代償機制,發生「強的肌肉愈強、弱的肌肉愈弱」的狀況,而「肌力寶」正可針對虛弱活動度加強精準訓練,讓每個使用者都能享有高強度且正確的重複訓練,確保「黃金復健期」的最佳效果。

NimBO設計精巧簡便,配合平板裝置上顯示的數據,即能掌握訓練狀態與力道,依患者的需求搭配多元配件,就能進行肩膀、手肘、手腕、手掌、膝蓋及腳踝等六大關節活動訓練;應用於臨床上,可協助物理治療師規劃訓練項目與目標,設定輔助力量、動作速度及訓練角度範圍,復健時與長輩溝通更順暢,有了精準的數據顯示,更能具體了解是否做對動作、用對肌肉。

科技創新是高齡健康的重要推手,不僅提升生活品質、自主能力,更可減少醫療資源的壓力,協助醫護單位用最少人力、提供更精準的診斷和治療,讓高齡者健康延壽,實現「健康老化」的美好願景。

「NimBO肌力寶」可進行關節活動度(ROM)評估,並提供主動與被動ROM訓練和等速、等張、等長等多種模態的肌力訓練組合。(圖/工研院)

 

(本文由工業技術與資訊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