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正面臨「城市巨大化」的挑戰,聯合國估計,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7億,其中68%住在城市,超過千萬居民的超級城市(Mega City)將多達43個。城市人口多是來自其他地方,在生活、宗教或教育的差異下,如何透過智慧城市來管理是一大課題。
數據創新加值打造智慧城市新樣貌
下世代智慧城市服務生態系將由數位模式驅動,換言之,城市管理者及企業利用雲端運算與開放數據共享,進行決策制定模擬與分析,並配合產業市場條件,提供動態、系統化且具備自動調整能力的回應,舉凡資訊提供、分析結果、決策建議,甚至於風險推估等,形成最佳智慧城市創新解決方案。
市場研究機構Wikibon表示,全球數據經濟產值以複合年均成長率11%快速成長,主要的成長來自於數據服務,預計2027年總產值將達1,030億美元,其中以歐盟的成長幅度最快。歐盟組織European Data Portal研究報告則推估,2020年歐盟智慧城市數據關聯產業總產值將高達1.23兆歐元,平均成長率達36.9%。
透過數據加值及分析來推動智慧城市發展,觀察發現產業目前較重視的為:智慧運輸、健康照護、智慧生活及安全監控四大面向。例如,德國智慧停車服務平台ParkenDD整合歐盟各國停車場域資訊,根據各國提供的開放數據,駕駛可快速獲取免費大眾停車的資訊及位置。又如,意識到空氣汙染的重要性,希臘空氣汙染偵測應用服務商ENVI4ALL,整合歷史空氣品質開放數據與使用者外包資訊,針對特定地點提供即時與未來空氣品質預測資訊。針對呼吸相關疾病患者,ENVI4ALL也客制化提供空氣品質變化趨勢與未來可能情況預判,並據此提供健康照護提示及活動日程安排建議。
行銷+Tech使服務更貼近人心
越來越多城市朝向智慧城市的方向發展,管理者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提高「城市智慧」,關鍵就是在於掌握內心需求。提到提高掌握內心需求,就必須提到行銷科技。
自行銷成為專門學科以來,一直與消費習慣、消費者內心需求有關,消費習慣正因資訊科技與智慧裝置而發展極大轉變,像是消費主力已習慣網路購物、常在睡前消費,因為社群與評論而影響購買決策等,行銷科技正是為了提供更貼心商品及服務而新興技術。這項技術將從消費者購物、瀏覽或提出的評論中,收集相關數據分析出消費者的消費生命周期定位,並提供客製化的行銷內容,進而讓消費者有機會發展成為忠實客戶。
IDC預估,2025年行銷科技市場將呈10倍成長,2018行銷科技年會也公布幾個發展重點,包括導入AI的智動化行銷、運用聊天機器人提高行銷效能、客製化結合大數據增加客戶轉換率,以及感測技術以無感化的方式收集消費者資訊,都是未來值得關注的「行銷+Tech」潮流。
農業+Tech使底特律翻轉成為永續城市
行銷科技可以掌握內心需求而提供更有智慧的服務,城市永續必須「不虞匱乏」的需求,就必須仰賴其他科技,特別是農業科技。過去農業因為生長週期固定、替代產品多、生產者小農多、範圍廣泛等原因,農業與科技往往無法做有效的鏈結,然而,因為資通訊科技的導入,農業變成依靠知識的管理與生產技術,來達到農業創新研發與促進產業發展的目標。
目前農業科技涵蓋的主題相當多,從上游的食物生產、中游的食物加工到下游的食物料理,都有團隊導入科技,其中最為亮眼的就是精準農業。
以美國底特律為例,在1950年代曾是繁華的汽車城,當時人口達到200萬人,可是到2000年時,因為汽車產業的移出,人口降至70萬,造成城市蕭條。後續引發更大的連鎖反應:人口遷出後,店家紛紛出走,引發「食物沙漠」,由於居民吃的不夠營養,導致過於肥胖或不健康,造成醫療需求及費用增加,再導致更多居民選擇離開底特律,成為惡性循環。
後來,底特律運用科技幫助不懂得種植的市民灌溉與施用肥料,用水耕等新種植技術讓市民在有限的空間內種植蔬菜,或是提供LED等光照增加收成等,單是城市農場與菜園就已經從2003年的80個增加到超過1,600個,而這些作物也從原本的自給自足,發展到可以成為吸引觀光客,甚至還已經有相關的新創公司進駐,使整座城市走上復甦的道路。
由全球城市化所帶來的城市管理問題,亟待透過整合開放數據與新興科技,型塑創新加值服務與應用情境,發展更完善的智慧數據商業服務模式。根據2017年全球開放資料指標評比報告,台灣數據開放程度高居全球第一,顯示數據產業推動是未來政府與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台灣應該善用此機會,發揮消費者服務與ICT產業優勢,加上旺盛創新創業動能與政府政策的引導與鏈結,及早發展商機。
(本文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李易政、陳澤榮授權轉載,刊登於工商時報《打造智慧城市+Tech讓生活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