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高質、超省力! 物流產業智慧進化再升級

一次把一件東西交寄到另一個人手上或許容易,但如果同時有數萬件、數十萬件,甚至上千萬件,交織成綿密廣泛的物流配送網,要達成「零失誤」配送,絕對是項高難度挑戰。工研院打造多項智慧與自動化技術,成為物流業最佳援手,獲得工研菁英「產業貢獻金牌獎」。 

工研院打造「多元導航服務機器人」(iAGV)等多項智慧與自動化技術,成為物流業最佳幫手。右圖為iAGV依規劃路徑走到揀貨人員旁,人員讀取商品條碼即可完成揀貨。

在網頁上隨手一滑、一按,不到24小時,訂購的商品即刻宅配到家,是大家習慣的生活節奏,而實體零售門市,也仰賴物流網配送貨物,滿足顧客日常採購需求。

然而面臨少子化所衍生的缺工問題,加上及電商時代來臨,送交貨時程要求越來越短,勞力密集的物流業者如果繼續仰賴人力,將無法負荷與日俱增的送貨量。因此打造更加準確、可靠、有效率的物流管理系統,是每位物流業者的殷切期盼。

自動化智慧化 進存揀出超省力

「早在1990年代,工研院就開始與物流產業密切合作,」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組長陳慧娟表示,起初是從資訊化、機械化角度切入研發,「直到10年前新竹物流向我們提出需求,我們才開始朝智慧化與自動化著手,」而新竹物流首先出的考題,即是改善材積辨識效率。

所謂的「材積辨識」即是貨物送達配送站後,需先一一量測體積與重量進行計價,陳慧娟表示,以往由人工量測,每件物品平均耗時約10秒,一旦在短時間內湧入大量貨物進倉,只靠人工判斷的話,常會發生失誤,影響運費計價的準確度。

因此研發團隊開發「自動材重辨識系統」,結合攝影機與環境感測器,貨品放進感測光箱就能自動測量貨物材積、重量並完成計價,效率平均提升了25%,錯誤率則可減少2成。但貨物仍需放上置下,作業仍不夠流暢,於是團隊加上新一代影像識別與先進線性光學感測技術,研發出「動態版」自動材重辨識系統,將貨物置於高速運行輸送帶上,通過量測關口就能即時完成測量與計價,不僅省下三分之一的人力成本,整體效率也提升超過3倍以上。

當來自四面八方、大小不一的數萬件貨物進入配送站,該如何在有限空間裡存放,以利後續調度與揀貨,則是下一階段的難題。對此,團隊在倉儲決策上導入AI,可提高需求預測、儲位配置、路徑規劃的反應能力與準確度。

例如,即將到來的中秋節銷售旺季,柚子禮盒、月餅禮盒將是重要的的大宗商品,就可依據物件大小、需求預測與進出貨時間點,先行安排最適當的儲位空間與最短的揀貨路徑,將進出貨準確度從75%提升至95%,工作人員揀貨也可節省53%工時與71%移動距離,有效幫助業者縮短從接單到出貨的作業時間。

工研院打造動靜皆宜的「自動材重辨識系統」,只需將貨物放在高速運行輸送帶上,通過量測關口就能即時完成測量與計價。

因地制宜 找出突破性解決方案

據統計,物流倉儲人力有60%至70%會耗費在揀貨環節上,「如何降低人力成本並提高效率,也是許多廠商的需求,」陳慧娟表示,運用工研院研發的「多元導航服務機器人」(iAGV),能確保揀理貨更加省時省力。

iAGV是台會定位的「無人駕駛自走搬運車」,國外經驗是在地板上設置QR Code讓搬運車辨識,考量到台灣配送中心的空間較小,貨物容易到處堆放,地面定位標誌易被遮擋,「既然地板辨識有困難,不如改在天花板吧!」這套全球首創的「天花板特徵深度辨識定位導航技術」,透過單一深度攝影機,掃描天花板上的平面/立體標示,依據準確定位,完成預設的揀貨路徑,實現「以物就人」作業模式,工作人員每天走動距離減少1.2公里,搬運時間與分貨時間分別降低50%與25%,大幅改善勞動條件與揀貨效率。

派車送貨則是物流服務的最後一哩路,常有收貨時間限制、人力流動率高、交通狀況無法預期等干擾因素,運用結合AI的「iRouting配送排程服務引擎」,會依據交通狀況、駕駛習慣、時間限制等考量規劃最佳派送路徑,派多少台車,送多少個點、什麼時間送,全都交由智慧化系統排程,至少可提升配送效率20%、降低成本25%。

派送車輛不夠、路線無法配合怎麼辦?有「貨車版UBER」之稱的「物流運力整合服務平台」,可透過網頁或APP媒合其他運輸業者與司機,藉由共享車輛資源、善用回頭車、提高車輛裝載率、活用長短途程等方式,加快送貨時間以及降低17%物流成本,實質擴大物流業產能與產值。

萊爾富領先全台超商率先導入iAGV盤點自走車,可依據定位路徑巡視貨架,確認是否需要補貨,減輕店員負擔。

 

派多少台車、送多少個點、什麼時間送,全都交由「iRouting配送排程服務引擎」,至少可提升配送效率20%、降低成本25%。

物流業與零售業共享創新碩果

自動材重辨識系統、AI化倉儲決策與iAGV多元導航機器人,這些解決方案已為物流業創造可觀成效,對一般民眾來說,現在也能在零售場域實際體驗這些創新技術帶來的便捷好處。

2018年11月,萊爾富與工研院在新竹交通大學合作打造的智慧科技門市,導入材重辨識、盤點自走車、電子標籤、人流偵測、人臉辨識、熱區感測、互動看板等七大技術,打造優質消費體驗,減輕零售業人力負擔。

萊爾富數位流通處協理王瓊媛指出,人流偵測、人臉辨識所蒐集積累的大數據,對零售商來說猶如珍寶,能進一步分析客群的年齡、性別比例,再傳遞相應對的折價優惠或新品推薦,以提高來客率與消費金額;互動看板和熱區感測,在增加線下購物的認同感與趣味性之外,可準確評估顧客喜歡停在哪個區域、停多久時間,作為商品陳列的參考依據,近半年來商店將新品擺設在熱區,銷售率順利提升5%,成效顯著。

結帳、泡咖啡、煮茶葉蛋、盤點、補貨,超商店員總是被戲稱為「十項全能」,為了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萊爾富率先在門市內安置自動材重辨識系統,讓超商宅配服務的常客,自助將包裹放入感測光箱,自動辨識尺寸、重量並完成計價出單,輕鬆便利又無誤差。另外,萊爾富領先全台超商率先導入iAGV盤點自走車,依據規劃定位路徑巡視貨架,確認哪些商品需要補貨,經半年實證結果,降低了10%人力成本、20%時間成本,印證物流新科技運用在零售業,也能建立差異化優勢,創造最大效益,同時體現大眾對於新科技的美好想像。

 

(本文由工業技術與資訊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