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灣是臺灣的工業重鎮,近幾年導入智慧科技,開創在地產業轉型契機,為進一步提升創新能量,工研院與高雄市政府合作,引進創新科技活水。
「為什麼在南部,一間專賣便當的門市竟然可以蓋到5 層樓?」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執行長劉佳明回憶起與南部在地企業老闆一段不經意的對談,開啟了工研院為南臺灣產業尋找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可能性。「排骨便當熱銷,原因就出在這裡工業林立,生機蓬勃。」劉佳明指出,「臺灣產業要從工業轉型就必須要有研發人員進駐,只是人才要回去,前提是必須提供就業機會,因我們的目標就是要開公司。」
這個念頭促動了工研院在2016 年與高雄市政府攜手,南下設立「南臺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重點投入金屬、農業、海洋、醫材、循環經濟、綠色能源六大領域,導入前瞻研發技術,以及培育創新創業生力軍,成為南臺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
聚焦南臺灣需求 引新創活水助轉型
近年來有鑑於中國大陸生產成本提高,美中貿易戰激烈開打,不少臺商回臺尋求資源,「他們想找的其實就是技術,以便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做出更高競爭力產品,」這讓劉佳明體悟到,技術是發展的核心,也讓他對於南臺灣產業的協助有了具體的執行方向。
劉佳明表示,「南臺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成立後除了導入前瞻研發技術,更積極扶植新創,已催生逾10 家新創公司,讓南臺灣搖身一變成了新一輪的新創之都。迄今已有愈來愈多的代表作浮出檯面,「ForCean 風行海洋國際公司」即是其中一例。
風行海洋的核心產品是以皮珊瑚萃取物所製成的保養品。而海洋產業正是「南臺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鎖定重點扶植的領域,原因在於,高雄四面環海,海底資源豐富,若能海裡淘金,不啻是一大商機。因此工研院很快與風行海洋一拍即合,導入工研院的「海洋生物人工環控培育系統」,優化皮珊瑚養殖復育環境,讓皮珊瑚生長速率加快一倍,並在「南臺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輔導下,逐步邁向商品化。
對新創公司而言,「南臺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不僅扮演「富爸爸」的角色,協助新創公司找到第一桶金,更扮演「好媽媽」要角,傳承創業知識與經驗給新創團隊,助創業家完成產業化最後一哩路。
迎向數位經濟 打造智慧之都
除了透過「南臺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持續推動產業升級、創新創業,工研院結合營運多年的在地產學研資源,以及前瞻技術,協助高雄市政府成立「KO-IN 智高點園區」,發展智慧產業。
「KO-IN 智高點園區」以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區塊鏈(BlockChain)及金融科(Fintech),為其主要發展技術領域,進而培植智慧科技新創產業落地發展,帶動整體城市轉型,將高雄打造成智慧之都!
為了讓進駐「KO-IN 智高點園區」的新創企業,可以獲得全方位的資源協助,「KO-IN 智高點園區」提供許多資源,助新創公司在最初導入市場階段站穩腳步,例如陪伴式BD(Business Development)業師共計10 人,協助新創團隊進行技術的商品化。過程中,業師會依據團隊不同的成長歷程,如商業推廣、行政後勤、股權募資與商品化等階段,提供必要且彈性的專業協助,陪伴新創公司通過最後一哩的考驗。
此外,高雄市政府也在行政院金管會的支持下,籌設金融科技專區於「KO-IN 智高點園區」中,建構特色創新創業生態系,提供金融創新監理門診、金融數據開放API 與沙盒實驗數據分享平台等專業服務,並對接南臺灣產業需求,讓金融科技可以落地應用。
產業創新與智慧科技是南臺灣產業轉型蛻變的兩隻腳,未來透過「南臺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和「KO-IN 智高點園區」,更要以創新技術、跨領域整合的能量,讓南臺灣不再只是工業城,而是一個智慧科技產業創新、創業、招商、研發的重要基地!
(本文由《產業.突圍 南力.創新 遇見南臺灣的產業新引擎》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