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面對全球環保浪潮,歐洲國家致力打造低碳運輸,並制定嚴格的汽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各國紛紛訂出明確禁售燃油車的時間,如挪威、荷蘭預計在二○二五年全面禁售燃油車;英國則擬在二○三五年前禁售燃油車;中國要求車廠需生產一定比例的新能源車;日本經濟產業省也提出「二○五○年新乘用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對傳統車廠而言,為因應國際環保法規,也紛紛轉型開發電動車,以符合未來趨勢。
而電動車除了節能的優點,更擁有低噪音、使用成本低、容易維護等優勢,隨著車廠推動、政府鼓勵電動車購買的補助政策,加上電動車性能與外型設計的提升,越來越多民眾願意選擇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推升電動車市場成長。根據彭博社(BNEF)資料顯示,二○二三年電動車銷量為五百四十萬輛,全球市占率為七%,預估二○四○年全球小客車銷售量將有五十八%為電動車,電動車未來前景可期。
充電一直是電動車發展過程中高度被關注的議題,舉凡續航里程、充電時間、充電設施等等都是環繞充電的議題被談論著,這也是電動機車、電動汽車及電動巴士面臨的共同問題。充電不僅涉及環境建置,如充電站及換電站的分布點,駕駛行為及充電習慣也是考量建置充電熱點的因素之一。接下來將從機車、汽車及巴士等三種電動車充電建置討論:
電動機車
在電動機車方面,雖然換電已成主流,但各地分散的低電壓換電站,除了業者需投入大量資本建置外,若太多民眾都有充電需求,換電站會經常遇到電池充不飽電的情況,未來應建置大型集中式的超級充換電站,來滿足民眾的換電需求。
電動汽車
在電動汽車方面,由於全球主流的電動車充電標準有四種:CCS1、CCS2、CHAdeMo、GB/T,臺灣均有業者投入開發,但國內沒有統一充電標準界面,廠商各自生產的電動車與充電設備,面臨無法兼容充電的情形,因此為解決充電界面複雜的困難,工研院攜手產官研等近五十家廠商,成立「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近日齊聲建議公共充電站的電動車充電界面,應採用歐美最常用且支援直交流電的國際標準「CCS1」為主,希望透過統一界面的公共充電站,打造國內友善的充電環境。
此外,隨著電動車充電需求大增,有些地區還將面臨到饋線是否能滿足大量汽車同時充電的挑戰,例如都市的用電量,本就較郊區高,因此必須做好充電管理,避免超過電力負荷的情形發生,建議應分析每日車輛行駛熱點、使用者行為等,透過大數據的車流資訊,模擬各地區的充電情境和容量,協助克服上述挑戰。
電動巴士
最後,電動巴士的充電,相對機車和汽車,巴士面臨的充電挑戰較少,這是由於電動巴士擁有自己的停車場,較方便自行建置充電站;至於長途的公路運輸充電需求,建議也可於轉運站、休息站建立快充系統,並優先讓客運充電,來解決長途運輸的充電問題,提供民眾更好的搭乘服務。
整體觀察,隨著電動車市場攀升,也帶動充電設備蓬勃發展,臺灣除了把握充電樁、充電槍等硬體需求外,也應投入充電軟體加值和服務、充電樁與再生能源及儲能櫃、車輛到家戶(V2H)等服務,以掌握電動車產業的新商機。
(本文由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