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AIoT大躍進 智慧應用無所不在

目前的AI應用多以雲端運算為主,原因在於深度學習所需的運算資源非常龐大,需要大型運算中心才能支應。

展望2018年,工研院IEK預期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將快速匯流,進化為AIoT,驅動智慧應用大鳴大放。然而,在AI關鍵技術不斷突破之際,產業也面臨技術選擇、尋找潛力應用等數位轉型的關鍵議題。

讓AI更普及、更易於使用、讓AI從感知與認知提升到決策,為AI下一階段發展目標。目前的AI應用多以雲端運算為主,原因在於深度學習所需的運算資源非常龐大,需要大型運算中心才能支應。然而,AI普及最終仍需滲透到行動與終端裝置上,這種邊緣運算架構,仍有「低功耗的運算晶片」、「適用於終端的輕量化演算法」二項技術挑戰待解。低功耗AI運算晶片已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焦點,各種解決方案不斷浮出,且各自擁有適用情境與優劣勢。演算法的輕量化,則是透過壓縮技術將龐大的演算法模型精簡化,以供終端使用。這些技術與服務,是目前國際領導大廠與新創企業發展的目標。

AI發展至今,在辨識與感知方面已經有明顯的成果,未來則需要讓AI更貼近人類思考模式,如:更快的學習速度、更少資料需求、能解決更複雜的決策問題、能自主學習必要技能等。此外,「AI的民主化」也是下階段的重點,AI讓更多人使用,普及到更多產業及個體。

因此IEK預期,未來產業界將會持續將成熟AI滲透到各行各業,在基礎上革新AI底層技術,讓AI的智力與能力更加提升,以協助人類解決更多問題。台灣廠商可先發展AI應用普及,但仍需持續關注AI革新議題,因為每次AI革新都將帶來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AI發展至今,在辨識與感知方面已經有明顯的成果,未來則需要讓AI更貼近人類思考模式。

IEK觀察智慧家庭的三大趨勢:一是從2015年亞馬遜Echo的異軍突起,將AI語音助理成功帶入家庭生活中,促使全球智慧家庭市場再掀熱潮,2017年下半年智慧音箱進入爆發成長期。二是英文語系與中文語系的AI語音產業鏈正各自成形。三是居家機器人大戰已開打,智慧家庭領導廠商洗牌中,各類業者包括平台大廠、家電大廠、監控業者、行動服務業者、汽車業者等從自身優勢出發,以家庭照護陪伴與自動化控制為方向,大舉進軍居家機器人市場。

此外,在AI與IoT技術驅動下,也帶領AI智慧商務新概念正在延伸。從無人機送貨、無人計程車、無人商店、刷臉支付、智慧看板、智慧餐桌、智慧貨架到情感社交機器人、商用導覽機器人、倉儲物流機器人、檢貨機器人等各種AIOT裝置軟硬整合解決方案,正在開枝散葉。AI及平台是AIOT機器大腦,也是決定其運作是否流暢的重要關鍵所在。

IEK認為,AI服務型機器人系統與平台將有七大發展方向:人機協同系統、人工智慧語音助理平台、智慧視覺系統、行動平台、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的應用服務、機器人自主學習演算模型、開放式機器人軟硬體架構。此外,AI也促進智慧製造流程與產品服務的變革。其中,數位分身(Digital Twin)的概念與發展,正因為AI、AR及IoT PaaS的技術整合布局。

未來AI應用平台、AI演算法與AI感測晶片是三位一體。台灣業者可從AI應用系統與平台架構出發,掌握相關的AI演算法發展,再由AIOT終端零組件及聯網設備的產業優勢切入,如感測晶片、光學模組、觸控面板、匣道器等。若台灣業者能提升這些關鍵元件的功能,整合AI發展硬體上的軟體模組,推出高附加價值的AIOT機器元件,將可增加台灣在AIOT的核心競爭能力。

而AI+IR=AIR,AI的價值已在無形中被機器人彰顯出來。現今在計算能力、寬頻網路、行動裝置三個技術元素日益精進下,AI生態系統不斷擴大。電腦運算能力強化,也讓辨識技術快速突破,配合IoT可即時大量收集資訊成為大數據。而AI生態系不斷擴大,讓我們看見服務型機器人普及的曙光:當機器人可透過物聯網與網路連結,並具備AI、且能夠溝通,目前全球主要IT公司的產品幾乎都已經與AI脫離不了關係。

目前全球主要IT公司的產品幾乎都已經與AI脫離不了關係。

 

(本文經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侯鈞元、陳右怡、黃仲宏、石立康、葉恆芬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2018 CES 風向球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