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成本的作物就換掉,農業要產業化、規格化,技術要整廠輸出才會賺錢。」只要提到農作,黃添富就會眼睛為之一亮,開始大談「黃氏生意經」。
身為清大動力機械博士,工研院中分院溫室系統中心主任黃添富在2010年協同農試所投入茭白筍節電實驗,利用LED光源技術取代高壓鈉燈,幫助茭白筍對抗寒冷冬季時光照不足的問題,後來連葡萄、枇杷都加入光照行列,經過實作證明,有LED技術助陣的蔬果們個個都是「美白甜」,也讓黃添富搖身一變成為高科技小農。
從小在台南改良場附近長大的黃添富,常常看到裡面的試驗人員在進行農產品的改良試驗,偶爾產量太多的時候,也會開放讓附近民眾「進場免費摘取」;對那些實驗很有興趣的他,偶爾也會在還沒開放的時候跑進台南農改場偷摘農作。對黃添富來說,或許年幼時的回憶就是日後讓他無悔踏進農業改良的催化劑。
其實,在還沒接觸農業改良之前,黃添富就已經是個「自耕農」──住家附近的山坡地就是他的開心農場,平時就喜歡種花種菜,後來才把腦筋動高經濟作物的頭上。也因為如此,黃添富在接下溫室系統業務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草莓,不過荷蘭溫室維持費用高,不符合成本效益,農民也不可能豪砸千萬就為了種溫室作物。黃添富苦思改良,他把溫室改造成亞熱帶系統,也引進日本草莓做品種馴化,還把植栽盆做成立體錐狀、獨立飼養,只要發現病株就丟棄,不怕交叉感染。
像是冬天的時候,草莓很容易生白粉病,黃添富為了解決這個困擾,還在自家「農場」拿起吹風機做實驗,甚至在草莓園剛開始試作的時候,他就睡在溫室旁邊搭蓋的農舍裡,兩坪大的空間裡面只有一張床,還有一個書桌放了一台筆電,用來監控草莓的生長數據。
目前在草屯的草莓園已經擴增了3倍,種出來的草莓又大又紅又甜,黃添富不但從節省人力、電力、成本上動腦筋,還透過噴藥的控制增加收穫次數、提升產能效益,就連設備攤提都算得清清楚楚。「走訪達人,才能進步。」黃添富謙虛的說,在機械上的改良是他的專長,但這些作物的「眉眉角角」,像是草莓怎麼走莖、要去除老葉、介質包的調配,包括現在正在進行試種的藍莓,如何剪枝都是Know-how,都是要求教各方高手、才能讓農產業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