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局勢瞬息萬變 企業應變善用三策略

近年來全球經貿局勢瞬息萬變,國與國之間緊張情勢升高,壁壘分明。包括美中貿易爭端、經濟對峙局面持續,2020年1月15日雙方簽署「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暫時休兵,但近日又重啟戰端。英國脫歐導致歐盟發展極大不確定性;日、韓互相將對方從貿易優惠「白名單」國家中移除,對兩國的資通訊產業、乃至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帶來新一波衝擊。

在嚴峻又快速變動的全球經貿情勢下,臺灣產業應思考自身未來發展與全球再布局的必要性,提出相關因應措施,才能在全球動盪的政經環境下站穩腳步。(圖/123RF)

還有美法爆發數位稅爭端,法國決定向跨國科技企業徵收數位稅後,美國揚言對價值24億美元的法國進口商品徵收最高100%懲罰性關稅,義大利也宣布跟進。

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對全球經濟帶來新一波衝擊,疫情襲擊亞洲各國造成斷鏈危機,後又因歐美等國罹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增加,疫情大流行,產生消費需求萎縮;同時,因消費需求降低且產油國又不願配合減產,造成油價崩跌,使情勢雪上加霜。

綜上所述,各國貿易爭端等種種因素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趨緩,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9%,較2018年3.6%下降0.7個百分點;2020年初由於疫情嚴峻,各國政府推行的防疫措施嚴重削弱全球經濟活動,且至少將持續一、二個季度,主要機構紛紛下調全球與主要國家之經濟預測。

例如聯合國5月公布今年全球GDP預計萎縮3.2%,其中已開發國家GDP萎縮5%,開發中國家GDP萎縮0.7%;國際評級機構惠譽5月底公布的最新預測結果,全球經濟由4月時預測萎縮3.9%,下調至4.6%。世界銀行6月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估2020年全球GDP調降至5.2%。其中先進國家如歐美日等經濟成長預估-7%,新興國家-2.5%,中國大陸為1%,這是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全球衰退。

在嚴峻又快速變動的全球經貿情勢下,可預期企業未來採取的態度有三:

第一類「工廠選邊站,企業保持中立」

在關稅壁壘存在或突然被無預警加徵的狀況下,企業將視訂單來源選擇生產基地。若工廠位於大陸,主要承接來自大陸或其他非美國家客戶訂單;工廠位於非大陸者,可承接美國客戶訂單。此外,以疫情發展的情勢,若某地區產生大流行,有可能停工造成損失,企業宜進行供應體系區域分流,並分散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倚賴。

第二類「強化自身競爭力,以應付快速變化的局勢」

留在大陸持續生產,大多思考如何「強化自身競爭力,以應付快速變化的局勢」,其中一種方式是優化工廠流程,提出升級轉型方式,成為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包括提升工廠自動化程度,將原有傳統方式轉換為數位模式,用機器取代人工;或採用流程創新、成本降低的精實管理;利用設備聯網、感測器提供數位化管理、自動化設備整合、甚至導入AI與大數據等提供品質關聯、視覺檢測、智慧排程、智慧組裝、智慧加工等方式。

第三類「製造業轉服務業」

也有企業著眼於大陸內需市場,看好服務市場,從製造業轉投入服務業以取得市場商機。有些企業透過發展集團內部工廠優化或升級轉型過程中,研發出相應的整合模式,開始對外拓展服務。也有企業看好高齡、樂活、蔬食商機,先在臺灣推出試驗場域試水溫,待時機成熟搶攻大陸市場。

面對外部環境衝擊,企業在短期雨可減產或撙節開支度過難關;但放眼長期,可預見後疫情時代企業將面臨產業洗牌,企業需積極應對才能避免被淘汰,在乘勢找出路的此時,轉移生產基地、優化自身企業升級轉型、從製造業轉投入到服務業,搶攻大陸內需市場成為當務之急,企業需體認當前嚴峻環境,透過多元分散布局、強化自身能力、並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深化鏈結全球供應鏈等方式,才能分散風險承受衝擊。

新興科技日益精進,將世界工廠轉為區域製造中心能適時降低成本,對於全球各地工廠訊息的即時掌握成為可能,臺灣產業應思考自身未來發展與全球再布局的必要性,提出相關因應措施,才能在全球動盪的政經環境下站穩腳步。

 

(本文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洪鳳儀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