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人才 三面向著手

跨域創新是近期的熱門話題,創新的意義在於產生並實現新穎創意,並提供對社會有意義的價值。而創新類型涵蓋「跨區域創新」、「跨應用創新」、「跨技術創新」、「跨世代創新」及「跨文化創新」,工研院透過這五大創新類型,加以探索跨域創新的韌性機會。

工研院在《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內容中的跨域創新個案,展現可借鏡的價值。(圖/123RF)

跨域創新是期待透過不同領域的知識與經驗得到交流,有兩個主要發展途徑:途徑一是「需求拉動─由需求發掘出發途徑」,從發掘問題與期望需求開始來啟動創新,再以跨領域的解決方案。

途徑二為「解方推動─由解決方案出發途徑」,為已有的解決方案尋求可運用的需求。二個途徑均以不同領域的知識或方法,像是產生新產品、新服務及新營運模式等,來滿足需求,實現跨域的價值創造。

首先是「創新動機─解決問題」,創新行動啟動的源頭是解決問題,動機來源多半來自「特定族群的痛點需求」、「自己的期望需求」、「企業發展的需求」、「地方經濟的期待」及「研發資源的需求」等五類。

而「創新方案─實現價值的手段」是為滿足需求的跨領域解決方案,包括:新產品的創新、新服務的創新、新營運模式的創新、企業人力的最佳化創新、整體解決方案的創新等模式。

工研院在《韌生態:跨域創價 人才領航》專刊內容中的跨域創新個案,展現可借鏡的價值,如透過數位平台提供服務,以媒合、便利、專業等能力來滿足參與者需求,加上跨國界的特性能擴大服務範圍;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則基於同理心,感同身受去提供需求者更美好生活的價值。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職場跨世代合作勢將成為新常態,尤其在全球高齡化趨勢下,高齡持續就業的需求將備受重視,讓不同世代的價值觀互相激盪,促成青銀共榮的價值創造。

另外,因應在地文化的整體解決方案也是重點之一,對於新南向的跨區域創新,不在於提供高科技,而是提供滿足其經濟發展創新方案是能切入為新的方向;再來是跨多元文化創新力促企業轉型升級,讓體驗產業得以再生,運用文化魅力跨越國界。還有以關懷回饋社會,將社會關懷賦予跨域創新的實際行動,並加以實現。

實現跨域創新,更重要的具創新力的「人」,跨域創新者必須具有熱情、韌性及嘗試失敗的勇氣,如此才能創造價值。因此,關鍵角色孕育也不可忽視,而孕育以「人」為本的跨域創新關鍵角色,建議可從以下三個面向進行:

一、引發「創意偵查員」的跨域創新動機,讓跨域創新之創意偵查員,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洞察力,並具備提出創新議題的能力。

二、跨域創新之「創新促進者」,除加強個人方向性創新的專業能力外,也須具有跳脫原有領域、樂於跨域的交流與溝通,以不同領域的見解來實現所發掘的需求與期待。

三、支援「堅毅實驗家」與「資源啟動者」的持續力,在跨域創新的實現上,宜鼓勵嘗試失敗的勇氣,持續給予創新過程的支持,這是跨域創新的堅毅實驗家與資源啟動者的重要性。

臺灣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排名12,其中「創新能力」指標的總得分為80,為全球第四名。而在「創新能力」指標的次指標中、與跨域創新較為相關的指標排名上,臺灣的勞動力多樣化為第四名、群聚發展狀況為第三名、多方利益相關者合作為24名,顯見臺灣具多樣性的包容力、地方群聚的產業優勢,具備了跨域創新的優勢能量。

然而,臺灣在多方合作方面仍有較大進步空間,建議可透過跨域創新,促進多方合作的創新思維,以提升創新能量,形塑多元韌性的國家。


(本文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莊麗娟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