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路上,最困難的點是什麼?有人認為是「創新的突破技術」,有人說是「取得初期資金」,有人覺得是「如何找到新的商業模式」。
這些答案都對,但似乎都不夠全面,每次討論新創公司需要哪些因子才有機會成功的時候,我就想到《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中,令我一再分享的案例。
哈佛商學院的雷波特教授,大二那年選讀了動物學,在期末考時候,與20來位選修學生,被安排在當時學校最大的一間考場,他如此形容:「大廳這頭有座能容納1千多人的圓形劇場,那頭則是面積好比足球場、全長可以排好500張大桌的餐廳。」
而當天的測驗題目只有一個,所有考生要從一隻「從腦袋到接近羽毛末端處都被一只麻布袋罩住的鳥類標本」,來推斷這隻鳥的遷徙模式、日常食物、交配習性、溝通方式、群居本能,最好也把牠的屬名和種名交代一下,但所有的考生,除了「標本的兩條細腿、固定在基座上的一對爪子、垂在麻袋邊那幾根大約一吋長的羽毛,什麼線索也沒有。」
考試的當下,監考博士則是透過一具「震耳欲聾、連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用了也要得意萬分的擴音裝置,好心提醒大家考試過了多少時間。這些提示的次數實在太多,音量也實在太大,以至於他一發聲,立刻引來陣陣痛苦的哀嚎。」
我之所以花了一點段落敘述這個故事,並不是趁機灌水騙字數,而是我真心覺得再也沒有一個案例能如此貼近創業者的困境,深刻到令我一再向別人轉述。
創業的過程中變化無常,創業者必須被迫在缺乏線索和急迫的時間內完成關鍵而危險的決定,同時周遭也充滿各種紛陳的噪音,我們要在不確定和劇烈變動的環境下做出決斷,就如同要在考卷上描述一隻無法辨認形體的鳥類標本。
放棄自我,或者不做任何決定非常容易,我們隨時可以找到一百零一個理由安於現狀,但要改變現況,唯一可憑恃的,只有勇氣和信心,相信自己、相信伙伴、相信這世界給予的機會。
在創業超新星這本書的14個案例中,我看到的是無畏和自信的勇氣,這14個創業者,並沒有跟隨著所謂的浪頭趨勢,隨附著熱點話題漂移,而是專注思考自身的優勢,思考人類的處境和社會面對的難題,提出當下能拿出的最好方案,並付諸行動。
他們對於世界的影響,不在於他們創業的公司能否成為下一個獨角獸,更在於他們勇敢的走出第一步,建立這個世代的創業典範,不論是創業者或者一般讀者,都可在這些故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並深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