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生生醫,顧名思義,是一家以大為名的公司,但巨生開發的產品,卻是肉眼不可見的奈米藥物。巨生生醫創辦人暨總經理王先知表示,旗下兩項奈米藥物已經有初步進度,包括磁振照影(MRI)顯影劑與缺鐵性貧血針劑的臨床二期試驗,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放行,即將開始收案。王先知說,下一步就是授權國際,打世界盃。
切入奈米藥物 成功突破技術瓶頸
奈米技術(Nanotechnology)從2000年以後開始蓬勃發展,尤其「奈米」的應用領域,更是科學界、產業界爭相要開發的處女地。彼時,台灣的奈米國家型計畫也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
2003年,政府推動了「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將此大計畫分配到各個法人單位,其中一項是由工研院執行的「奈米科技與生醫計畫」的項目,王先知當時領導團隊接下這個工作,就開始了長達10年的奈米藥物計畫。
團隊在過去10年間開發出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奈米藥物,也開始技轉給國內大型生醫公司,其中奈米粒子的MRI顯影劑專利以及奈米劑型專利,
都曾分別授權給國內藥物公司。不過,在2014年時,原先取得工研院奈米粒子藥物專利的國內大廠,因為內部的種種原因,與工研院終止合作開發,王先知的團隊認為這是一項值得發展的臨床應用與產品,開始有了自行創業往藥品上市推動的想法,創業與募資才正式萌芽。
在這樣的契機下,巨生便於2014年成立,專注於奈米藥物研究,歷經3輪募資(核定資本額為6億元),主要股東除了公司經營團隊,還有漢鼎、萬豐、創新公司、中橡、華美創投等,公司第一波人員就是當初在工研院開發奈米藥物的初始團隊。至於目前旗下產品則包括MRI顯影劑、缺鐵性貧血針劑型鐵劑,以及抗癌藥物奈米新劑型。
巨生開發的奈米藥物關鍵技術是「氧化鐵奈米粒子(I r o n O x i d eNanoparticles,Fe3O4 NPs)」,這種粒子具有可溶水以及可進入細微組織的特性,所以在生醫方面使用範圍很廣。不過,技術使用上還是有門檻,像是如何讓氧化鐵奈米粒子很均勻地製造、分散,還有臨床使用上如何確認安全性,甚至是以針劑型打入人體時,奈米粒子的外層還必須要有親水性,才能使奈米粒子不沉澱,這些都是團隊要克服的難題。
王先知表示,奈米藥物在2003年以後才逐漸為人所知,除了上述的問題需要解決,奈米藥物的表面性質穩定程度也是重要關鍵;但這些問題在巨生原始團隊手上,都已經獲得解決。
以巨生目前進度最快的產品MRI顯影劑來說,由於氧化鐵奈米粒子是一種磁性粒子,如果無法微縮至20奈米以下,粒子的「超順磁性」就無法顯現,MRI的顯影劑也就無法發揮作用。至於另外用來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針劑,則利用氧化鐵奈米粒子含鐵以及粒子小的特性,注射後讓粒子進入到肝臟吸收,人體可視情況儲存鐵或是運送鐵蛋白,以解決患者缺鐵性貧血症的問題。
中年創業 王先知變煉丹師
工研院是王先知第一份工作。她從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後,負笈前往美國求學,愛荷華大學化學博士畢業後,80年代末期她從美國返台。自認喜歡做研究、又愛在應用領域鑽研,於是王先知頂著女性博士的光環,一待就是25年。
只不過,用10年光陰開發出的奈米藥物,在技轉開發的過程中卻遭遇不順,企業無法順利的突破奈米藥物在製造與臨床使用上的瓶頸,最後不得不放棄,沒想到這個意外卻成了催生了女博士創業的轉捩點。
回頭看創業之初,王先知覺得,不是東西不好,而是門檻太高,尤其經過10年的磨練,她覺得產品就這樣放掉很可惜,乾脆自己召集工研院開發奈米藥物的原班人馬「另起爐灶」,自己挽起袖子「煉丹」……<more>
- 巨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 王先知 |
資本額 | 6 億元 |
成立時間 | 2014 年 |
主要產品 | 奈米藥物、MRI 顯影劑、缺鐵性貧血針劑、抗癌藥物奈米新劑型 |
(本文作者為黃文奇,經授權轉載自《創業超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