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帝視角提前警告路口事故,工研院iRoadSafe系統獲愛迪生獎肯定

為了提升道路安全,工研院自主研發iRoadSafe智慧道路安全警示系統,透過防碰撞演算法,可以事先預測人、車、物件的運行軌跡,提前發出警訊提醒。

駕駛的視線死角,是路口意外層出不窮的主因之一。為了提升道路安全,工研院自主研發iRoadSafe智慧道路安全警示系統,透過防碰撞演算法,可以事先預測人、車、物件的運行軌跡,提前發出警訊提醒。

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在台灣多個城市進行驗證,更在本月獲頒有「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的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

讓車子開口說話,背後全靠V2X技術

台灣每年有將近六成的交通意外發生在交叉路口,很多時候,是因為車輛行經無號誌路口時,沒注意到來車的行人,或者搶紅燈、黃燈而造成傷亡,每年光是因為交通意外,就造成高達4,500億新台幣的經濟損失。

一般談到智慧城市(Smart City),我們會聯想到透過定位系統來得到道路跟行車資訊的車聯網(IoV)技術,而車聯網如果再搭配V2X通訊系統以及感測裝置輔助,就能得到更多的路況資訊,在人、車、基礎建設之間串起通暢的溝通。

V2X的意思是「Vehicle-to-Everything」,可以再細分為車對車(V2V)、車隊基礎設施(V2I)、車對人(V2P)、車對摩托車(V2M)這幾大類別。美國交通部認為道路安全應該要建立在車與車之間的通訊,因此發展出了專用短程通訊技術(DSRC),這就是V2X背後的技術。

這套系統整合通訊、感測器與交通號誌、設施等資訊,經由防碰撞演算法,算出人、車、物件之間的距離。

這套系統整合通訊、感測器與交通號誌、設施等資訊,經由防碰撞演算法,算出人、車、物件之間的距離。

iRoadSafe系統獲愛迪生獎肯定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認為,要做到防碰撞必須每台車都裝有相同系統與設備,才有可能運算相對距離,為了克服目前台灣V2V裝機率不普及的問題,工研院自主研發了一套智慧道路安全警示系統iRoadSafe。

這套系統整合通訊、感測器與交通號誌、設施等資訊,經由防碰撞演算法,算出人、車、物件之間的距離,藉由事先預測軌跡,提出發出警告提醒駕駛。直白來說,就是在路口裝設雷達、光達等感測器偵測人車物資訊,透過載短距無線通訊技術 (DSRC),讓車對車、車對路直接通訊,破除視覺盲點障礙,再搭配電子看板提醒用路人達到安全防撞效果。

這套系統的優勢,在於能夠居高臨下偵測路口動態,宛如上帝的視角,擴增駕駛者的可防護範圍,解決現行汽車雷達容易受到建築物或其他車輛造成偵測盲點的缺失。目前這套系統已經應用於台北市仁愛路的公車、高雄輕軌沿線路口,也在新北、台中、台南進行示範應用。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自主研發的智慧道路安全警示系統iRoadSafe,也在本月與陶氏化學、Adobe、Abbott、3M、IBM等國際知名機構,一同獲頒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

 

(本文由數位時代授權轉載,作者:高敬原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