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展現卓越研發實力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於9月27日舉行,工研院帶著十大技術參展。(圖片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9月27日舉行的2018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今年展會願景為「Innovation Shaping Our future」,聚焦5+2產業創新技術領域,向國際展現台灣產、學、研機構豐沛的研發能量。

今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籌組「未來科技」、「永續發展」及「創新發明」三大主題專館。「未來科技」呈現人們對未來生活的藍圖,全場IoT互動體驗系統,打造出具備技術應用與場域驗證的環境,主要以智慧製造、數位服務、智慧生活、生技醫療為主軸;「永續發展」則聚焦在新農業與綠能科技,強調環境與人類、產業的相容與協調性,給予下一代更友善的環境。

第三項主題「創新發明」展示已經可以商品化及市場上極具潛力的產品技術,重點放在國內外的新創成果,包括健康醫療站、智駕悠遊城、幸福樂活村、創新智造坊、創夢娛樂場、智慧機械工廠、軍事防衛基地等。

同時,為了加強國內外的技術交流及國際市場的開拓,今年也邀請東南亞以及歐、美、日等近20個國家、50餘個國際機構與企業來台參展,受邀的機構包含美國的微軟(Microsoft)、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Amazon Web service;AWS)、日本日產汽車(Nissan Motor)、丹麥的沃旭能源(Ørsted)、法國的維克藥廠(Virbac),以及泰國國家科學院(NSTDA)等,期望藉由台灣的能量及地理優勢,鏈結國際機構、建立區域合作夥伴,推動台灣成為國際研發成果流通樞紐平台。

身為科技研發法人的工研院也不落人後,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此次帶領十大技術進駐「未來科技館」,領域涵蓋光電、材料、資通訊到生醫,其中5G毫米波通道探測開發平台(mmWAVE 5G NR MatLab Platform)除了台灣專利,更已向美國與中國大陸遞件,強化台灣在5G的專利布局,為科研能力的擴散再下一城。

另外,在「永續發展館」的部分,工研院從創能、儲能、節能、系統整合四大方向出發,展出可高速充放電鋁電池、流體驅動緊急救難、人工智慧建築節能系統平台、太陽光電、風力發電以及智慧電表等相關系統技術,以科技引領環境永續發展。

根據經濟部智財局今年第1季智慧財產權趨勢報告指出,台灣本國人發明專利申請量已連續6季呈現正成長,尤其隨著國際大廠的專利布局,專利訴訟也愈趨白熱化,台灣更是無法置身事外。為此,「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也將在3天的展期間,提供智慧財產與技術交易交流平台,促進台灣智慧財產與技術的商品化及國際化、活絡投資商機,並向大眾展示研發創新成果,將技術的效益最大化、帶動新的產業鏈成形。

※工研院在未來科技館展出十大技術

技術名稱 技術特點
大尺寸數位X光平板感測器 使用真空蒸鍍法製備,硒厚膜具高光電轉換效率,為國人自行開發第一片大尺寸高解析度平板感測器與第一個高對比度相位對比斷層重建成像技術。
手持式傳染病即時分子檢測系統 跳脫傳統龐大加熱模組方式,最快可於30分鐘內得到定性判別結果,適用於各醫護或檢測點進行各類分子診斷應用。
植入式生醫薄膜技術 以膠原蛋白基質為主,具高透明、高含水之生物可吸收材料,適合做為敷傷材料之應用,可作為眼科及骨科等之植入性醫材。
mmWAVE 5G NR MatLab Platform 實現5G NR sub-6GHz的通道控測,上行與下行傳輸無須借助同步儀器,即可完成互傳的通道探測研發,亦節省儀器投資。
LED高精準即時定位系統 兼具照明、傳輸與定位功能,相較傳統射頻技術具備資訊安全、高傳輸速率、節能、健康的優點,更符合醫院臨床需求。
穿戴式嬰兒生理監控系統 可即時量測嬰兒呼吸及心率,家長及醫護人員可透過電子告示板或手機等行動裝置,即時得知嬰幼兒目前的生理狀況。
奈米銀電極 具高穿透、低電阻特性,可應用在OLED、太陽能電池等需要ITO的產業,目前已經進入試量產階段。
複合動力高負載高續航無人機 為八軸多旋翼無人機,在30公斤負載下,續航可達45分鐘,今年導入機身結構拓撲優化技術,發展更高負載的應用。
表面特性辨識探針 獨特的功能性探針修飾技術,搭配掃描探針顯微鏡,可分辨進行奈米檢測分析,彌補電子顯微鏡及掃描探針顯微鏡對複雜材料辨識力的不足。
主動抑振音圈馬達技術 以微致動器數位平台為基礎進行開發,其雙音圈馬達具備力量大、偏擺角小,搭配抑振演算法控制技術,壓縮比可達40dB以上,未來應用廣泛。

2018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時間:2018/9/27~9/29 9:30am~5:30pm

地點:台北世貿中心展覽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網址:https://tie.twtm.com.tw/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