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區塊鏈遇上醫療 激盪新商機

行色匆匆走進會議室,區塊鏈新創DTCO執行長李亞鑫連忙將筆電接上投影機,向採訪團隊展示近期所做的項目。無論是Facebook濫用8700萬用個資的劍橋分析事件,或是近期上路號稱「史上最嚴格個資法」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定(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都讓身處數位時代的我們重新思考個資隱私的意義。

區塊鏈如何妥善應用在醫療體系是一大課題。

台灣全民健康保險自1995年推行至今已經23個年頭,累積了全民大量的就醫紀錄與數據,隨著近年推行病歷電子化,與你我有極高關聯性的「病歷隱私」問題也浮上檯面,而這能夠透過區塊鏈科技來解決嗎?

病歷的價值何在?

「以往醫院覺得病歷是醫院的資產,雖然中華民國法律說病歷是病人的,病患來申請就給紙本,但這對產業是不會有幫助,醫院也只是在自己的醫院裡面做研究,太可惜了。」李亞鑫之所以說可惜,是因為看似蒐集了龐大的醫療數據,但實際上資料可用性很差,「健保有健康雲(指電子病歷),但這些資訊都不完整,會給健保局是因為要健保給付,因此健康雲的資訊,可能有些醫生覺得那是行政資料,不是病歷。」

李亞鑫認為,健保署本身的職能是做社會保險,因此很難寄望保險公司能夠幫助生命科學的發展,「這是兩碼子事,如果今天健康雲只侷限在這裡,那麼是很可惜的,因此我認為,這件事還是應該要民間來做。」

要讓資料發揮價值,資料的品質就很關鍵,例如一般看診的病歷,如果能進一步結合居住地區、環境資料、平常生活習慣,那麼就能更完整的檢視,可能影響一個人健康狀況的潛在因素,甚至做大數據甚至研究分析,但要達到這樣的理想,就不是單靠現在的健保或是醫院病歷就能辦到。

「大家不能都想要用一朵大雲來統包,如果只用大雲,那最後統包的就是馬雲。」李亞鑫開玩笑的說,傳統中央式的雲端資料庫,除了容易有安全性的問題,在現在跨國移動頻繁的社會,如果在海外需要就診,也很難取得自己平時的病歷資料。

病歷的格式有國際共通標準,但是要彼此資料互通卻沒有一個管道,「大家要有共同的語言,就叫做區塊鏈,這樣才能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

催生醫療區塊鏈作業系統phrOS

正因為每個人的資料都是破碎、分散的,當要使用資料時就會非常麻煩,「是不是有一種科技,能成為我們的資料總歸戶。」因為看見了台灣病歷資料的破碎化,DTCO在2017年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合作,推出醫療區塊鏈作業系統「phrOS」,將醫院、健檢中心、運動健康裝置的數據整合在區塊鏈上,並讓用戶自行決定要將這些數據分享給誰。

「DTCO或任何第三方,沒有用戶的授權都不能取得資料,可以想像成一個虛擬的USB Drive,只是他是分散式的形式。」透過這套系統,能讓病患重新拿回病歷資料的主控權,李亞鑫舉例,不論是將基因資訊授權給中研院,或是將健康檢查報告授權給某個藥廠,都能按一個鍵就直接分享,「因為你就是資料的擁有者,這是法律上完全允許的。」

此外在商旅頻繁的現在,資料的可攜性就顯得特別重要,「日本合作的醫院有建一個節點,如果有節點,就能透過區塊鏈授權病歷資料。」除了進軍國人愛去的日本市場,李亞鑫透露目前也積極在中東地區談合作,「因為他們(指中東國家)對於科技的需求是跳躍式的,過去他們可能沒有電子化的基礎,因此他們現在就直接擁抱AI、直接擁抱區塊鏈。」反觀台灣各項基礎建設基礎較完整,李亞鑫認為,當產業發展到一個瓶頸時,「要再花錢做升級,大家會有一些質疑。」

資料分享獎勵機制,未來還想發健康幣

醫療區塊鏈作業系統「phrOS」,是採用以太坊的私有鏈技術,來解決交易速度慢以及手續費的問題,不過問題來了,區塊鏈只能解決像是保存交易紀錄等一部分問題,「那資料儲存呢?身分認證呢?資料整合性的問題都包在這套平台上。」

透過以太坊的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就能解決金流自動化、保險等問題,甚至還能透過獎勵機制鼓勵民眾自己上傳資料,「今天是我的資料,如果我給資料,應該是我要收到獎勵。對資料提供者提供獎勵,而資料使用者必須付費。」李亞鑫認為現在健保局,把全國人民的健保及就醫資料,交由學術及非學術單位做研究使用,並依據資料用量收取不同的行政費用,這件事情本身就非常弔詭,「如果今天我們談,我願意免費貢獻給生命科學研究,也是我個人的事情,但如果你拿我的資料作研究應用,有些民眾會不想,那是否可透過獎勵機制?」

因此DTCO還有一個「健康幣(Health Coin)」的構想,李亞鑫認為健康醫療就像是一種公共建設,要買資料就必須用健康金的概念來買,民眾收到健康幣後,可以用在醫療服務上,在交易所也能換成台幣,「健康幣可以用點數的概念來看,可以透過醫院的App支付一部分的錢與健康幣,就能獲得更好的加值服務。」這套概念像是航空公司的里程計畫,民眾用額外的里程來兌換升等、貴賓券,而民眾貢獻自己的資料做研究,就能在醫院兌換資料線上分析、高級健檢等服務。

為了讓各級醫院能夠快速串接「phrOS」,DTCO也做了一個含有API的實體節點裝置,「醫院可以將節點裝在雲端或是機房。」透過這台節點,就可以讓比較沒有IT的能力診所,能夠用最少的力氣完成安裝。

傳統產業難理解,必須幫醫院想商機

而就一個新創的角度看傳統的醫療產業,李亞鑫談到:「產業跟區塊鏈仍有落差,因為新的科技技術進步太快了,而且現在一直在加速,很多科技都是累積了20~30年,但你看區塊鏈科技,誕生至今也不過八九年的時間,一般產業是比較難理解如何應用。」

因此怎麼用就成了推行新技術的最大難題,因為醫院的環境相對封閉,封閉就容易用中央化的思維來做事情,「這樣遠距醫療跟醫療觀光也比較難發展。」李亞鑫透露團隊目前積極在北中南地醫院推行「phrOS」,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幫醫院想商機,「商業模式對產業比較困難,我們都知道資料有價值,但要讓醫院跨出那一步,最困難的不是技術,是必須要讓醫院知道可以賺什麼。」

李亞鑫舉例,像是慈濟醫院想做社區照護,那就可以看到區塊鏈技術的好處,例如要跟不同的醫療單位做跨院轉診合作,病歷資料必須要互通,透過區塊鏈來做就能看得到好處。「但我們想的醫院可能不認同,因為他們可能要付出升級的成本,就會比較遲疑。」

穿戴式裝置也需要區塊鏈

隨著穿戴式裝置逐漸普及,未來「phrOS」除了病歷資料,也能整合穿戴裝置的量測數據,「穿戴式裝置沒有區塊鏈,就等於沒有明天。」李亞鑫進一步解釋,如果每個聯網裝置都是一朵小雲,但都無法整合、無法長大那會非常可惜。

「IoT裝置透過區塊鏈,能在病人授權下就能拓展資料應用範圍,整個雲就會擴大。」以心律偵測器來說,蒐集的數據整合健檢報告、基因資訊,就能讓資料做更深刻的分析,「目前有願景,但要跨到這一步是很難的,對我們的挑戰是,要想到大家可以做的案例切入。」

剛從新加坡返台的李亞鑫也跟採訪團隊分享他在新加坡的觀察,「他們的民眾都跟政府說腳步可不可以慢一點,他們覺得政府太快了,民眾跟不上。李顯龍則說:大家可能覺得政府角度快,但如果放眼國際,外面的比我們更快,我們還是要很努力才能追上。」

放眼區塊鏈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李亞鑫認為多數人還是習慣中心化的發展,並不是那麼擅長合作,「如果大家都覺得自己就是自己那朵雲,那台灣的電子病歷未來是不會有發展的。」

本文經數位時代授權轉載《分享病歷資料就給健康幣,區塊鏈登上白色巨塔激盪新商機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