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一串採用密碼學、數學、共識演算法等方法產生的關連資料塊,且同時儲存在多個分散節點中,因其歷史資料很難被篡改,可提供透明、安全、可靠的方式,記錄各種交易資訊,簡化複雜的多方流程,因此被廣泛應用在許多領域之中,例如:智慧商務、智慧製造、供應鏈/物流、線上遊戲、數位音樂等產業。
近年來科技大廠開始拓展區塊鏈商機,包括:SAP與西班牙Alastria聯盟藉以強化歐洲區塊鏈生態系統和網路、同時也與貨車運輸業區塊鏈聯盟BiTA合作,有助於拓展貨運代理服務和運輸管理。IBM與貨櫃航船運業者Maersk合作,推出TradeLens平台以加快全球航運生態系的效率,預計2018年底讓全球運輸業者進行商用。
Facebook也成立區塊鏈部門,將研究運用區塊鏈解決用戶隱私和線上支付議題;Apple則宣布投入區塊鏈計畫,評估以太坊平台與Apple Store差異,思考未來ios的運用方向等。
此外,雲端大廠如IBM、Oracle、Amazon、Google、Microsoft、SAP等,皆在雲端服務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除協助企業客戶快速打造企業區塊鏈平台,更方便中小型企業進行區塊鏈應用的雛型測試,顯示區塊鏈正朝多元應用發展。根據調研機構IDC報告,2018年全球區塊鏈支出預計約15億美元,是2017年的二倍,未來五年全球區塊鏈支出將快速增長,預計2022年全球區塊鏈解決方案支出將達11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73.2%。
2018年北美地區是主要支出市場(占36%),西歐為第二大區域,其次是中國大陸和亞太地區(不含日本),顯示未來大陸和亞太地區的區塊鏈市場具備發展潛力。依全球趨勢發展觀測,至2030年區塊鏈潛力市場應用在垂直領域有金融、供應用/物流、零售/電商及健康照護;在跨領域市場則是身分管理和IOT/安全。
亞洲方面的日本政府態度從保守到積極,由金融領域帶動其他商業發展,同時掌握「首次代幣發行(ICO)」對市場的潛力和創新的發展,積極想找回世界交易中心的地位。大陸嚴禁數位貨幣、但全力推動區塊鏈技術,各項政策制定都是為區塊鏈產業生態建構而布局,並為未來競爭者設下市場屏障。
南韓2017年9月發布全面禁止ICO,使資金和技術逐漸流向海外,後來政府和民間企業意識到區塊鏈和數位貨幣的潛力,目前試圖解除此禁令,期望將資金和技術發展導回南韓;新加坡則是支持,吸引各國投資者、新創加入新加坡的區塊鏈計畫,共同打造全球區塊鏈金融中心。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2030亞洲TOP 10關鍵技術」調查報告指出,區塊鏈獲選為前十大關鍵技術,對國家經濟發展影響巨大,社會因素和國家安全因素並列第二、再者是環境因素和基礎建設因素,說明亞洲國家很重視區塊鏈在經濟發展、社會和國家安全的潛力,且認為至2030年將大量普及。
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顯示,台灣有逾百家區塊鏈企業和新創公司,投入程度與技術應用皆與國際差距不遠,更有成功商轉案例。從技術研發分析,各國發展多以底層技術(如加密技術/儲存/運算能力、DLT/共識技術)為主,以智能合約/商業邏輯等應用較少,顯示底層技術尚未統一。我國企業可從跨鏈技術的串接;聯盟鏈中企業彼此共通合作下,如何保持商業訊息不受其他參與企業影響,同時又能擴展商業模式;以及當參與者增加時,如何優化系統的運算速度和負載量等方面切入。台灣有優秀技術人力,更有完整ICT產業為後盾,若能抓緊時機,結合新創共建產業生態系,可帶動產業創新和升級轉型。
(本文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經理葉恆芬、分析師葉逸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