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7月登場的東京奧運,以綠色永續為目標,在許多設計上融入循環、環保的巧思,如所有獎牌以廢棄手機等小型電子裝置回收製作,運動員衣服也由再生織物製成,99%比賽用具及臨時設備也被設計成可循環再利用,相信隨著這場國際賽事,循環經濟討論熱度將隨之提高。
台糖從廢棄牡蠣殼中提煉碳酸鈣再利用,每公斤銷售價格上看500元,未來可望取代進口藥物賦形劑原料,協助產業升級轉型、開啟循環商機,圖為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右)與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左)。
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隨著環境友善的綠經濟成全球趨勢,包括耐吉、愛迪達等品牌均積極導入生質、可回收的綠色材料,國內相關業者將會跟隨品牌業者需求改變,因此,可預見的2、3年內國內產業鏈將改變。政府也看到這個趨勢,不僅將循環經濟列入「5+2」產業創新政策之一,行政院更通過「循環經濟推動方案」,宣示台灣朝向循環經濟邁進的決心,將產業發展從過去開採、製造、使用、丟棄的直線式線性經濟,轉型為資源永續的循環經濟,為台灣業者快速接軌國際,並創造經濟與環保雙贏。
把廢棄物變黃金
事實上,循環經濟可分為工業循環(Industrial Cycle)及生物循環(Biological Cycle),在工業循環方面,需從產品最上游的材料做起,從材料改變到產品應用、回收,是一個長時間生態循環系統,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發揮循環經濟效益。生物循環倒是立即可著手進行的部份,生物循環是指生物質能夠在生態系統中循環重生,不會有垃圾產生,如稻殼、豬糞及牡蠣殼等這類副產品過去多以廢棄物丟棄或堆置處理,但生物循環的概念在於將「廢棄物變黃金」,發掘副產品價值,成為可以加值再運用的資源,創造出新商機。
國內每年約產生12萬公噸的廢棄牡蠣殼,傳統牡蠣殼多磨碎作為肥料或飼料添加物,只能以低價格回收使用,台糖已開始著手轉化成生醫應用,攜手工研院透過技術從牡蠣殼中提煉碳酸鈣再利用,讓毫無價值廢棄物,翻轉到每公斤銷售價格上看新台幣500元的高價品,並有機會取代進口藥物賦形劑原料,讓低價循環經濟轉化成為生醫應用的高值循環。
中小型養豬場具沼氣發電潛力
畜牧業也是國內開始進行生物循環經濟的產業之一。養豬場每天的豬糞尿能用來沼氣發電,有效改善廢水和臭味問題,事實上,台灣發展沼氣發電已有多年的經驗,從經驗得知,豬隻規模達5,000頭以上來發展沼氣發電始具經濟規模,農委會108年5月統計,台灣中小型(1,000~5,000頭)的養豬頭數占全國47.47%,是極具開發突破的市場。工研院為協助5,000頭以下的養豬場投入沼氣發電行列,發展高效厭氧醱酵技術,使其沼氣倍增,養豬頭數達1,000頭以上者,可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發展低成本兩段式脫硫技術,延長發電機使用年限,後續將採用多元進料,發展共醱酵等技術,讓農業廢棄物一同來沼氣發電。以有2,000頭豬隻飼養規模的示範農場為例,每一個醱酵槽20天能處理50公噸,每年可產生24萬度的電量,後端的沼渣可製成有機堆肥,發揮循環經濟與環境永續最大之綜效。
商機、環境友善農法兼具
循環經濟的新商機不僅企業可從中獲利,即使是個體農戶也可以透過循環經濟落實找到新機會,像是來自屏東縣獅子鄉的陳啟光,從都市返鄉工作,在工研院技術協助下,利用台灣常見的漂流廢棄木或廢棄的稻殼炭化後,以不同比例施入土壤中,利用炭材的超強吸附力留住作物所需的礦物質與營養元素,並排除鈣、鎂、鉀對土壤的影響,搭配木酢液配方,讓土壤酸鹼值趨近中性,適合紅藜生長,不僅大幅提升產量,種植面積也擴充至8分地。
上述產業生態鏈實例發現,循環經濟是可兼具商機與環境友善,當我們面對地球暖化、原物料耗盡之際,循環經濟已成為最新解方,不僅世界各國關注及積極推動,未來也將是全球經濟與貿易發展的主流,開發循環經濟新技術及找到新應用商機,是台灣推動循環經濟的重點,惟有在全球循環經濟市場發展初階之際,迅速投入才能再為轉型中的台灣經濟體系建構新的支柱。
(本文由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