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智慧財產者得天下

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開啟以來,除了衝擊全球供應鏈布局,也使得國際經濟情勢愈發詭譎多變。從兩國激烈攻防當中可發現,智慧財產權不但是貿易戰之導火線,亦是談判桌上雙方錙銖必較的爭執焦點,凡此在在顯示智慧財產權對國家發展之戰略意義。

無論是國際貿易戰,抑或全球防疫作戰,都是生死存亡之戰。而智慧財產權是企業與國家贏得戰役的重要因素。(圖/123RF)

再以眼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各國無不全力投入檢測設備、試劑與疫苗之研發,以因應疫情而衍生的供應鏈衝擊與智慧製造迫切需求;證明這絕非僅是一場公衛防疫戰,也是一場商業利益戰,更是全球產業間的科技智財實力戰。

國際知名資料分析服務商「科睿唯安」第一時間公開其專利與研究文獻平台中的新型冠狀病毒相關資訊,受到各界矚目,其原因就在於,無形的智財價值,已遠勝有形的硬體工具價值。而「防疫科技」一詞的出現,更道盡其前景。

面對全球市場波動震盪,我國企業如何運用智慧財產,把握危機,實在刻不容緩。工研院做為臺灣廠商進軍國際的後盾,已在智財領域深耕布局多年,我們特此提供三招錦囊妙計,盼臺灣企業開創契機。

第一招:優質專利布局,立於不敗。

臺灣業者面對國際大廠動輒以專利訴訟方式驅逐競爭者,若干企業主認為進行專利訴訟費時費力,多選擇支付高額授權金以息事寧人,因此增加成本,壓縮獲利。事實上,臺灣企業若能結合政府資源,即使不進行反擊訴訟,也能在談判桌上增加協商籌碼。過去我們協助國內掃地機器人廠商松騰公司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之姿,抗衡國際大廠iRobot訴訟干擾,最終以戰逼合,站穩國際市場,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第二招:擴大專利組合,借力使力。

臺灣企業欲爭取國際市場,完整專利組合絕對必要。一來可做為投資工具,吸引結盟、打進供應鏈,二來則可做為商業競爭中防禦或攻擊的重要武器。以去年工研院與光陽集團合作為例,不僅強化光陽集團技術能量,亦增加其商業價值,對於結盟國際AI電動機車業者,事半功倍。

第三招:無形資產評價,加值新創。

在傳統金融體系下,新創事業與國內企業雖擁有寶貴創意,但因金融機構難以了解專利、技術與其市場潛力,而無法取得融資。為此,政府透過《產業創新條例》修法,制訂法源依據,由經濟部工業局大步推展我國無形資產評價生態系。2019年,在臺灣中小企銀與信保基金支持下,工研院建立無形資產評價機制;分別從資金融資、信用擔保與技術專利三大方向,為新創團隊創造資金渠道。去年已有三件成功以專利融資的案例,將無形資產化為有形資金。

無論是國際貿易戰,抑或全球防疫作戰,都是生死存亡之戰。而智慧財產權是企業與國家贏得戰役的重要因素。面對突如其來的發展契機,唯有重視技術的專利價值,善於結合自身優勢與外部資源,才可能是戰役中的贏家。無論是以跨國企業的營運成敗為殷鑑,抑或以防疫科技的實戰成果為證據,我們都可以得到一項結論:得智慧財產者得天下。

 

(本文由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執行長王鵬瑜授權轉載)

  • 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請先與我們連絡!
  • 每一個分享都是支持「工業技術研究院」持續創作的能量!感謝您!
  •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發表意見
延伸閱讀
關鍵標籤
觀看更多